顯榮圍為關部行台遺址?

文化局:論證不到

2021-04-01

文化局稱在顯榮圍5-7號經考古掘挖及調研後,論證不到那裡是關部行台。

位於大三巴與關前街間的顯榮圍,文化局認為其相對沒圍里價值。

【本報訊】城規會昨通過「97A030 顯榮圍5-7號」規劃條件圖草案。對於該處可能是彰顯澳門自古以來是中國一部份的清朝「關部行台」之遺址,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稱,雖在該處考古掘挖出舊建築地基和陶瓷碎片等,但論證不到上址屬「關部行台」內,故不就此施加限制意見。

委員呂澤強在討論該草案時關注文化局在地段的考古發掘結果、有否保留價值及後續處理。梁惠敏答,該處經考古挖掘,是發現有過去舊建築物地基,以及陶瓷、瓦片等碎片,前者已記錄、後者已收集處理。由於不具有很明顯考古價值,工作完後已把場地還予業主。

呂澤強續指,他與一些研究澳門歷史學者都認為,地段範圍正是清康熙廿七年時設立、澳葡時代遭澳督亞馬留所毀的「關部行台」之內,而這在一張一八三一年葡國軍事工程師繪制澳門詳細地圖也可看到。

呂直言,「關部行台」是官方所設的機關,是證明中國對澳門「自古以來」擁有主權和治權的一個實物佐證,可謂是「愛國」教育重要項目,建議規劃和文化部門作深入研究處理。

不過梁惠敏補充,當局有參考文章資料等,並經一段時間的考古挖掘、研究推斷也得不出有關結論,「我哋論證唔到佢係關部行台嘅一個地點」,因此在考古及記錄工作完後她們就退場。

顯榮圍圍里價值較低

地段在○五年獲發街線圖時,與現時僅拆剩地面層的立面結構物不同,還有完整建築物。文化局當時亦提出限制材料使用:立面採取粉刷牆面及木制或有色金屬制門窗。今次相關限制消失,僅提限高要求。

委員陳昭怡提及圍里文化價值延伸事宜。梁惠敏明言,該局對完整性、重要性和歷史價值較低的圍里建築不會給予明確的保育意見,相關個案會交由業主自決保留延續與否。

草案主要建議,該約五百六十平方米長期租借批地的用途為非工業;因按《防火安全規章》要求,樓宇最大許可高度為十二點四米。草案原案獲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