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完善選舉制度有利發展國際創科中心

2021-04-12

【香港中通社4月11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劉俊杰)3月3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對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修改,完善香港選舉制度。選舉委員會功能界別中的“資訊科技界”將轉成“科技創新界”。香港專家分析,此舉更符合業界現況,有助加強業界代表性,亦有利特區政府建設香港為國際創科中心。

據新修訂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選舉委員會規模擴大至1500人、五大界別,新增同鄉社團、內地港人團體的代表等界別分組;第二界別新增科技創新界,取代原來佔30席的資訊科技界,其中15席由合資格選民團體選出,另外15席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香港院士提名產生。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表示,完善選舉制度中新增的科技創新界反映了中央和特區政府對科技創新的重視,也顯示創科對香港未來發展的作用會加強。分配給這界別分組的30席的組成和產生辦法,是要通過1500人的選舉委員會擴大香港社會均衡有序的政治參與和更廣泛的代表性,並以香港的整體利益為依歸。

同樣,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日前撰文指,隨着科技發展,以科技創新界取代資訊科技界,是切合時宜,涵蓋更具代表性及更廣泛的科技範疇,亦符合香港近年的發展;相信有中科院、中工院院士這批科研界翹楚的參與,有助政策設計更到位,香港能更好地抓住國際創科浪潮、把握“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龐大機遇,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香港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香港數碼港董事冼漢迪日前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分析,在未完善選舉制度前,業界從業員希望成為資訊科技界的選民,必須先登記成為特區政府指定的二十多個專業團體中任意一個的合資格會員,再利用其會員身份登記成為合資格選民。

“過去選舉中反對派亦利用此漏洞,鼓吹市民登記成為本界別選民作政治表態,而非關心業界發展前景。” 冼漢迪分析,漏洞產生的原因是由於業界缺乏統一的認證資格,不同團體對選民的審核標準不一,部分協會甚至允許全程網上登記,不用提交證明材料的情況下,便可成功申請成為合資格會員。

在他看來,隨着科技發展,業界的發展形態也有改變,科技創新在近年來大行其道,也催生了很多新興行業例如電子競技、電子商貿、醫療科技、教育科技、金融科技甚至零售科技等。故此以科技創新界取代資訊科技界,更能符合業界目前的情況;選委會委員的業界代表中加入中科院院士提名人選,亦更有助提升代表性及專業性。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9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指出,過去資訊科技界選民資格標準存在漏洞,構成有“種票”的情況出現;如今取消個人選民,全部由團體選民選出,不僅杜絕“種票”,而且這些合資格團體更有代表性。

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冼漢迪認為,在完善選舉制度後,一方面由於業界的代表性大大增強,在向特區政府爭取更多有利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政策時將更具針對性。

另外,在完善選舉制度後,加上在“愛國者治港”的大原則下,特區政府能集中更多精力解決各項社會問題,其中包括土地不足、配套設施缺乏等阻礙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問題。冼漢迪相信,當這些問題逐一解決後,配合香港人才培養、資訊流通等優勢,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