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聞集納

2021-04-27

男子假扮公務員行騙被法辦

△日前,警方揭發一名本澳男子涉嫌假扮公務員,並偽造某公共機構的職員證及內部文件以進行詐騙活動,案件已移送檢察院偵辦。

案情顯示,嫌犯自2019年起透過手機聊天程式結識多名香港女子,其向該等女子訛稱自己是澳門公務員,並偽造某公共機構的職員證及文件發送予相關女子,藉以騙取對方信任;調查過程中,警方也發現嫌犯曾假扮女性,透過網戀詐騙兩名本澳男子合共五十萬澳門元。

經初步偵查,嫌犯的行為涉嫌觸犯《刑法典》規定及處罰的“偽造文件罪”、“偽造具特別價值之文件罪”、“假造印章罪”及“詐騙罪”等多項罪名。

經對嫌犯進行首次司法訊問,因應案件的嚴重性質,特別是嫌犯涉嫌偽造公職人員身份進行犯罪活動的惡劣情節,為避免嫌犯逃離澳門、擾亂訴訟程序進行及繼續作出相同性質的犯罪活動,刑事起訴法庭法官參考檢察官的建議,命令對嫌犯採取定期報到、提供擔保金及禁止離境等系列強制措施。

嫌犯藉假冒公務員及偽造證件和文件等方式實施詐騙犯罪,其行為除損害各被害人的利益外,亦嚴重破壞特區政府的公信力以及公務員的形象,就此,檢察院將依法追究,以維護特區公共行政當局的良好形象;同時,檢察院亦提請市民防範有關詐騙犯罪,如懷疑遭遇不法活動,應立即向警方或檢察院作出檢舉,藉以遏止相關詐騙犯罪行為,維護社會秩序和保障市民的財產安全。

《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內容簡介

△昨日出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第十七期第一組,公佈了若干法規,現簡介主要內容。

第12/2021號行政法規《撤銷大熊貓基金》,自二零二一年五月一日起生效。該行政法規是撤銷經第25/2010號行政法規《大熊貓基金》設立的大熊貓基金,並對相關職能作重新安排,把基金原職能分別轉至澳門基金會及市政署。

第14/2021號行政法規,修改第33/2020號行政法規《帶津培訓計劃》,自公佈翌日起生效。當中修改的內容包括:每名合資格居民可參加“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及“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由最多一次改為兩次;“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適用範圍擴展至博彩業僱員等等。

(法務局供稿)

旅遊局“旅遊激勵計劃”5月起增體育旅遊及豐富支持項目

△旅遊局將於5月1日推出更新版的“旅遊激勵計劃”,擴大適用範圍及豐富現行計劃的支持項目,以提升澳門作為籌辦商務及體育旅遊活動等目的地之吸引力,積極拓展客源,助力提振澳門旅遊經濟,配合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加強旅遊業與關聯產業的互動發展,深化“旅遊+”跨界融合。

現行的“旅遊激勵計劃”適用範圍包括獎勵旅遊、婚禮旅遊和學生旅遊活動,更新後將增加體育旅遊活動,以鼓勵更多參與及組織體育盛事的旅客來澳門,加大“旅遊+體育”跨界融合,拓展客源。

另外,為著啟動社區經濟發展,“旅遊激勵計劃”擴大支援項目的範圍,在原有為旅客提供旅遊資料,讓他們感受澳門半天遊的基礎上,增加更多選項,包括澳門旅遊產品門票、文化體驗或美食體驗等活動,鼓勵旅客探索澳門社區。

申請所涉及於澳門進行的“獎勵旅遊/婚禮旅遊/學生旅遊/體育旅遊”活動規模須達25名或以上非澳門居民參加者,並在澳門最少連續住宿2晚。有關更新版“旅遊激勵計劃”的詳情細則及申請表格等,可瀏覽旅遊局的“澳門旅遊業界網站”(https://industry.macaotourism.gov.mo/cn/page/content.php?page_id=235)。

旅遊局持續推行“旅遊激勵計劃”,推廣澳門豐富的旅遊元素,吸引不同類型的旅客訪澳,致力拓展客源。

配合建設辦建造友誼圓形地行車天橋 東北大馬路4月28日起有限度通車

△建設發展辦公室現正進行友誼圓形地行車天橋建造工程,配合工程推進,4月28日(週三)起,海名居第3座與友誼圓形地之間一段東北大馬路實施有限度通車,即施工路段每方向會由原來3線車道縮減至2線車道,並取消友誼橋大馬路左轉入東北大馬路的專用車道,即該方向之車輛需按交通燈號行駛。巴士方面則暫未有調整。

配合工程開展,有關臨時交通安排分五個階段,上述改道屬第二階段,由於涉及部份交通要道,難免對交通及市民出行構成影響,期望市民諒解工程的必要性,以及留意和配合臨時交通安排。交通事務局會透過網頁www.dsat.gov.mo、微信服務號(macaudsat)、訂閱號(macau-dsat)及“交通資訊站”(App)等渠道,向公眾發佈相關資訊。

教青局與機構交流“持續進修發展計劃”電子簽到

△為加強宣傳第四階段“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的電子監察措施,讓機構更清晰了解電子監察的重要性及具體操作注意事項,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於日前舉辦了三場講解會,與機構代表進行交流,約150名機構代表出席。

教青局非高等教育廳廳長黃嘉祺及持續教育處代處長譚惠嬌在會上向機構代表講解電子簽到的實際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聆聽收集機構對電子簽到系統操作的意見及解答機構的疑問,共同探討電子監察的落實執行及優化方案。

教青局特別提醒,出席“計劃”課程或證照考試的導師及學員均須親自使用身份證於有效時間內以讀卡機簽到及簽退,學員尤其須最遲於上課後15分鐘內,以及於下課後30分鐘內作拍卡記錄方視為有效出席(即不能早退)。機構人員、導師及學員亦可透過“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的專用網頁(https://www.dsedj.gov.mo/pdac)或手機應用程式自行查閱簽到簽退情況。如遇上電子系統運作不正常或簽到失敗,可即時致電支援熱線65218801尋求協助及作出報備。

澳門視覺藝術聯展周四開幕

△由文化局主辦的“澳門視覺藝術聯展”將於4月29日(星期四)下午6時30分在澳門當代藝術中心.海事工房1號舉行開幕儀式,展出多位本地藝術家優秀作品參與。

本屆聯展吸引了逾180名參加者投稿,共徵得逾300件(套)作品,涵蓋多種西方媒材類創作,包括繪畫、攝影、版畫、陶瓷、雕塑、裝置、錄像及相關之跨媒介作品,題材豐富、精彩紛呈,盡顯本地藝壇源源不絕的創意及活力。

是次展覽由7位海內外具資歷的藝術界專家學者嚴謹評選出79件(套)獲獎及入選作品。獲獎作品分別為:評審大獎及優秀作品獎──羅曉瑩《安尼姆斯 animus》;青年獎及優秀作品獎──薛家傑《觀後感》;優秀作品獎──盧錦盈《地獄之谷》、Ricardo Filipe dos Santos Meireles《無題 #03︱UNtitleD 03》、楊韻詩《He Was Here》、謝芸《Self Portrait Wall-paper》、林艷萍《度》、嚴芳《他山之石》、蔡國傑《玫瑰堂》、吳省奇《纏存共生》;入選佳作獎──林少雄《塵世外》、官宏滔《減風景-Minus Landscapes》、張凱儀《Everyone has Their Own Truth》、楊美靜《失落空間》、胡顯龍《共融系列 I》、甘曉君《五感五味 情繫苦甘》、李嘉瑩《聚》、王帆《多彩澳門》、João Miguel Vieira Santos de Barros《Brumas de Macau》、謝智源《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