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763號
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
疫下難獨善其身要樹立居安思危意識
陳溥森籲市民接種疫苗共建免疫屏障
2021-05-26
【特訊】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兼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陳溥森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在國家的統一部署之下,澳門官民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共同努力,整體抗疫形勢正呈現出在可控中漸趨緩和的可喜之勢。到目前為止,已連續421天無本地病例報告,累計確診病例僅51宗,但無死亡病例,無醫護人員受感染,成績有目共睹。現時新冠疫苗接種工作,亦正有序地鋪開推進。然而,澳門防疫工作並不能因此而高枕無憂掉以輕心。事關,目前世界各地的疫情依然嚴峻,一些國家和地區仍出現數以千萬計的確診病例,也有些國家和地區的疫情出現猛烈的反彈,令醫療系統瀕臨崩潰邊緣。所以,誰也不敢擔保澳門能獨善其身,大家必須樹立居安思危的思想,動員各界的力量構建免疫屏障。遺憾的是,據有關方面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全澳預約接種疫苗的人數卻不足10萬人,只接種了疫苗15萬劑,接種率僅為13%,這些數字與建立全澳門的免疫屏障存在著一段的距離。
陳溥森認為,疫苗接種數量的滯後,慨括來說應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人覺得現時接種疫苗無必要性和緊迫感。這些人認為現時全世界的抗疫工作未現曙光,市民短期之內難有隨心所欲地全球旅行的機會,而澳門作為疫情最安全的地區之一,對疫苗的接種與否其效果都無區別,故積極性不高。二是,有人對注射疫苗心存恐懼。這些人認為疫苗現時尚未正式投入臨床使用,在世界不同地區的使用過程中,都曾分別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狀,再加上某些政治與經濟因素的滲入,甚至有某些團體和個人別有用心的渲染,結果造成不少人在疫苗接種的心態上存在猜疑、懼怕,令社會彌漫著一種恐慌觀望的風氣。三是,有人嫌預約接種疫苗麻煩,覺得接種疫苗後的有效保障期過短,權衡利弊認為得不償出失,這些人因沒有誘因刺激而懶得行動。正因為人們存在的各種心理障礙,才阻擋著疫苗接種的順利推進。
陳溥森表示,其實很多人並不明白,澳門要擺脫疫情的困擾,要恢復與內地及其他地區無須隔離檢疫的正常往來,疫苗的接種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做好了就可保障外出不受感染,外出後也不會把病毒帶回來,從而構築起一道免疫的屏障。他建議當局應利用各種媒介的渠道和各界社團的力量廣泛深入地做好宣傳工作,釋除各種疑慮;同時,希望全體市民無論從從個人防疫需要的利益考慮,還是從盡快恢復社會正常生活的大局出發,早日接種疫苗都是利大於弊。只要大家都服從大局,同舟共濟,相信接種疫苗的進度必定會大幅推進。不過,在免疫屏障建立之前,他呼籲市民切勿鬆懈鬥志,仍要堅持戴口罩、不聚集、注意環境消毒和非必要則不去疫情密發地區,以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