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嘉豪質詢水浸問題

2021-06-03

【本報訊】議員蘇嘉豪提出書面質詢促請政府完整交代前日大雨的水浸預警機制不到位問題及後續改進、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效果,以及有何措施提升多處的防範水浸能力。

蘇嘉豪表示,六月一日凌晨五時,氣象局發出二○二○年九月一日改制以來首個黑色暴雨警告。截至當日下午五時,澳門半島大炮台山站錄得四百點四毫米日總雨量,是自一九五二年有記錄以來最高,內港、下環、新橋、台山、青洲、望廈、氹仔多處頓成澤國,部分低窪地區曾錄得高達半米水浸,不少居民飽受困擾和財產損失,質疑氣象預警和各項治水基建的效益,政府有必要完整和誠實交代。

為此他質詢:一、六月一日凌晨的持續暴雨量令低窪地區居民始料不及,導致貨物和車輛等財產損失。請問當局:為何僅在五月三十一日晚上七時五十分提示未來兩小時將有雷雨區影響本澳,直至六月一日凌晨二時四十五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時才首度預警低窪地區有水浸?將如何持續改進暴雨快速引發水浸的預警機制?

二、市政署曾向議員表示,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設計的最大負荷可滿足每小時一百毫米雨量,結構將有效解決內港北暴雨引發的水浸問題。請問當局:有關工程已基本完成並正投入試運,如何回應坊間質疑無助舒緩暴雨對內港十月初五街、沙欄仔街等一帶的水浸問題?

三、除了內港區,今次暴雨引發的水浸也波及台山中街、青洲河邊馬路、新橋鏡湖馬路、連勝巷先鋒廟、沙梨頭提督馬路、望廈慕拉士大馬路、下環河邊新街、氹仔消防局前地等一帶。請問當局:上述多處分別受浸的主因為何?分別有何具體措施持續提升有關多處的防範水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