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員交通意外送醫測呈陽

香港多間食肆暴疫外賣風險不可低估

2022-01-14

【香港中通社1月13日電】(作者李明珠 李子琦)香港第五波疫情以來,餐廳暴疫情況頻發,成為“播毒”高風險場所。與餐廳接觸頻繁的外賣員,13日也出現在疫情發佈會的初步確診名單上,值得警惕。

這一波疫情在九龍塘餐廳“望月樓”蔓延,舉辦“百人生日宴”的灣仔西班牙餐廳、北角的“陸田園”餐廳均有疫情傳播。近日,火鍋店也疑似通過食物夾傳播疫情。

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認為,火鍋溫度高,但市民圍爐進食,交談、呼吸都可產生霧化,使病毒隨氣流到其他餐枱;目前食肆每小時換氣6次的標準,不足以完全稀釋病毒。

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病毒傳播風險不會單因打邊爐而增加,蒸氣甚至可殺死病毒,但亦要視乎防疫措施是否做得足,例如餐廳空氣流通、食客之間的距離等。

7日起,香港晚間6時後已不能堂食,估計要到農曆年後才解封。不過,日間堂食仍有傳播風險。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協會副會長唐繼昇對香港中通社記者分析,“食肆室內空氣流通差”,民眾聚集且距離很近,造成很大風險。而用餐過程中食客不僅要摘口罩,還要交談,都是食肆暴疫癥結所在。

唐繼昇指出,減少感染風險須餐廳、食客齊努力。餐廳要嚴格遵守政府規定,食客亦要自覺減少非必要外食。食客堂食時更要在脫口罩前、用餐前、用餐完、戴口罩前用酒精消毒雙手,方可有效規避風險。

這一波疫情有中式酒樓也暴疫,但這些地方圓桌居多,不方便安裝隔板。唐繼昇說,酒樓只能再降低每桌人數,做好現行防疫措施。

2020年暴發疫情以來,密閉空間如舞廳、佛堂一直是風險較高的場所,食肆在2020年7月的第三波疫情也成為暴疫較嚴重的地方。時隔一年多,餐廳的防疫措施明顯並未跟上,只有隔板肯定不足以做好整體防疫。

另一方面,餐廳禁止晚間堂食、偶有暴發疫情,也讓市民叫外賣更為頻繁。餐廳的防疫措施未能跟上,也會讓外賣員暴露於風險中,間接傳導風險給住戶。

1月13日,香港最新疫情記者會已通報有外賣員初步確診,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香港政府要求安老院、醫護人員、機場地勤、碼頭從業人員等定期檢測,例如碼頭從業人員須3天檢一次。餐廳從業人員的定期檢測時間是14天,並不頻密。而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外賣員,則沒有納入強制檢測範圍。

13日,引發第五波疫情的“望月樓”在停業半個月後終於重開,並期望市民找回對堂食的信心。要讓市民放心堂食,在兩針疫苗接種率達到七成前,政府或許應該利用這段時期對餐飲人群來一次檢測,讓市民有望吃上團圓飯。

香港一外賣員交通意外送醫測陽性 

【香港中通社1月13日電】(記者崔靜雯)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13日通報,新增14宗新冠確診個案,其中9宗為輸入個案,全部帶有N501Y及T478K變異病毒株,其餘5宗為與輸入個案相關連的本地個案;另外少於10宗初步確診個案。

本地確診個案中,一名20歲男學生居住香港仔,患者本月4日曾到銅鑼灣吃火鍋,與同場另一名確診者就餐位置相隔一行。另外,兩宗本地個案是北角楓林花園3期6B單位83歲婆婆,以及9B單位的32歲男患者。

餘下一宗本地感染確診個案,涉及一名住在北角富麗花園的外傭,她的71歲僱主早前到訪過中信証券辦公室後確診。這名外傭已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本月7日晚上送往檢疫後確診。她平時大多留家,較少外出。

初步確診個案中,一名21歲護理系女學生在診所任兼職護士,該診所早前有確診者求醫,當時醫生曾為患者檢查喉嚨,但沒有穿全套保護衣。在同一間診所工作的22歲女護士亦初步陽性,與上述個案沒有重疊上班時間,主要與醫生看症、收錢等。

初步確診個案中亦涉及一名29歲巴基斯坦籍男子。他在9月底從肯雅回港,在檢疫期間測試一直呈陰性,在巴基斯坦曾接種一劑新冠疫苗。他居於天水圍,在啟德地盤工作,本月12日是最後上班日。他亦是Foodpanda外賣員,主要在元朗範圍送餐,於本11日曾送外賣。該男子日前因交通意外被送往醫院後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測試呈陽性,病毒量低,要再確認是否為復陽個案,目前情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