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港南臨時污水處理設施將招標

2023-12-04

【本報訊】政府與博企決定活化內港廿三及廿五號碼頭,而內港沿岸水質的非金屬污染及富營養化等指數高居全澳第二。環保局回覆議員馬耀鋒書面質詢表示,該局與其他部門協調在內港合適位置設置臨時污水處理設施;此外,今年內將進行內港南臨時污水處理設施設計連建造工程的公開招標。

政府與博企活化內港廿三及廿五號碼頭,內有文藝、餐飲及海洋等元素,將會設立市集、書店、海景茶座以及文創手信商店等。議員馬耀鋒提出相關書面質詢。

《澳門環境報告二零二二》指出,內港沿岸水質的非金屬污染及富營養化等指數高居全澳第二。

環境保護局回覆馬耀鋒表示,為改善內港一帶水污染問題,環保局與相關部門協調在內港合適位置設置臨時污水處理設施,包括在北面已開展林茂海邊大馬路臨時污水處理設施建造工程,至於南面則配合公共建設局的相關工程,今年內將進行內港南臨時污水處理設施設計連建造工程的公開招標。

續表示,上述設施預計於二零二五年建成,建成後有助改善沿岸污染的情況。

公共建設局也表示,由該局所開展的「內港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第一期」工程,會藉著建造內港雨水泵站期間,協助環境保護局建造污水處理設施之結構平台,相關工程預計於二零二四年第三季完工。

馬耀鋒亦提及,有區內居民反映,對活化計劃知之甚少,加上碼頭所處的爹美刁施拿地大馬路是貫通南北的主幹道之一,車流量大,惟周邊步行配套不足,憂慮未來大量旅客入區後,除了增加附近道路承載壓力外,更會提高交通意外風險,並對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土地工務局表示,《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已經提出希望透過輕軌站點、公交轉乘站及交通樞紐向外輻射,串連公共開放空間,形成連續、無縫的步行網絡。就內港周邊地區的步行設施建設方案,將來仍需結合詳細規劃和相關部門意見,進一步予以研究落實。

文化局也表示,政府的工作團隊持續與有關企業、周邊區域的坊會、居民及商戶保持緊密溝通及聯繫,聆聽社會意見,更好地發揮有關片區特色。更多詳情將適時對外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