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556號
2023年12月23日
星期六
阻止『脫鈎』是明年全球貿易回暖關鍵
2023-12-23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李曉喻)2023年,全球貿易仍處寒冬。分析人士認為,能否促成更大範圍內合作而非“脫鈎”,對明年貿易走勢影響重大。
今年不少經濟體貿易都不同程度承壓。有全球經貿“金絲雀”之稱的韓國,單月出口額自2022年10月起同比連降12個月;中國單月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速自6月起由正轉負,歷時4個月實現恢復增長;日本貿易逆差已持續兩個月,11月出口額出現3個月來首次下降;德國10月出口額同比降幅達8.1%。
世界貿易組織(WTO)在10月發佈的報告中,將今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增速從此前預測的1.7%大幅下調到0.8%。
貿易承壓原因是多方面的。受烏克蘭危機等衝擊,歐美一度通脹高企,隨之而來的貨幣政策持續收緊導致經濟增長前景暗淡、製造業疲弱、消費者信心不足和購買力下降,由此引發的需求疲軟嚴重影響貿易復蘇。突如其來的紅海水域緊張局勢,也給商船航行、國際供應鏈造成不小衝擊。
相比這些“黑天鵝”,對全球貿易更大的威脅或在於“脫鈎斷鏈”“去風險化”,推進“近岸外包”“友岸外包”。
從推出《芯片與科學法》到強拉“半導體產業聯盟”“芯片四方聯盟”,濫用對華出口管制,近年來美國一系列舉動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貿易秩序受到不必要的衝擊。有外媒直言,美國已從自由貿易的守護者變成干擾者。
WTO總干事伊維拉已多次警告“脫鈎”給貿易帶來的衝擊。她表示,全球貿易增長正在放緩,如果再加上全球割裂和“脫鈎”,貿易情況會更加糟糕。根據WTO此前的測算,如果真出現“脫鈎”,可能對世界經濟造成5%的損失,發展中國家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
伊維拉還說,當前不少行業和地區正在推動供應鏈回流或近岸業務。這會使供應鏈失去專業化、規模化以及貿易所帶來的生產效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華首席代表巴奈特也呼籲,世界需要的不是分裂,而是讓貿易再次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引擎。
在此情況下,能否在更大範圍內加強互利合作,阻止“脫鈎斷鏈”,對明年全球貿易走勢影響重大。
一些積極信號已開始顯現。
在11月舉行的第10次中日韓外長會上,中方提出盡快重啟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以及加強大數據和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合作,同周邊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打造更多“中日韓+X”合作項目等多個倡議,得到日韓兩國積極回應。
此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紅利也在持續釋放。目前,中國與東盟經貿聯系日趨緊密,東盟穩居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洪俊傑表示,作為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引領者,中國應積極參與全球經貿規則制定,努力提昇在全球和區域貿易體系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為世界貢獻更多中國倡議、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