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倡推廣華服擴大「文化+」旅遊效益

2024-04-11

【特訊】內地自2018年將農曆三月初三定為中國華服日後,在文化底蘊深厚的歷史建築背景下配以一身華服「打卡」也漸成趨勢,加上當地的古城更推出免費入園等優惠措施,令西安及洛陽華服由小眾喜好,逐漸發展成振興當地文旅經濟的亮點項目。群力智庫副理事長徐承康認為,澳門作為近代中西文化會交匯點,世遺歷史城區配上傳統華服,更能向旅客提供獨特體驗,建議當局可擇善而從,並與學校、青年及文化團體及華服愛好者合作,營造穿著傳統華服環境,既能加強中華文化的傳承,同時亦開拓華服經濟鏈,增加中小微企在舊區的經營項目,增加旅客留澳時間及更多消費機遇。

徐承康指出,設立中國華服日旨在展示中華民族禮儀之邦,體現衣冠上國之美,具有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促進文化交流創新的多重意義,而青年群體亦逐漸發展出身穿華服為國潮文化的日常展現,如近年流行將傳統馬面裙等服飾設計融入平常衣著中。根據中國漢服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2022-2029年),2015至2021年華服市場由約1.9億元發展至101.6億元人民幣,並預計至2025年達至190億元人民幣,至於去年四月洛陽牡丹文化節華服活動,帶來旅遊業界收入約87億元人民幣,可見華服的商機頗大,他期望當局緊握華服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澳門坐擁風景各異的世遺建築群,身穿華服漫步當中,旅客更能享受獨特的沈浸式文化體驗,為此徐承康建議當局從文化、旅遊及經濟發展角度制定友善政策,如推廣華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舉辦華服體驗活動,有利大眾深入了解華服分類、各朝代服裝風格以及相關文化禮儀;同時鼓勵大眾在傳統節日穿著華服參加節慶活動,不僅能加深對節日文化的認同感及對傳統文化的尊重,還喚起對傳統民俗記憶。透過對華服的需求,聯乘內地華服市場,推動本澳華服洋裝租賃銷售及其供應業務,推進在舊區「文化+」旅遊經濟,相信有助提高旅客訪澳的誘因,增進旅遊體驗及消費機遇。

早前當局亦開設「漢服手搓線香體驗工作坊」的公眾及親子場次,將漢服與神香製作非遺工藝結合,既讓參與者學習漢服的穿衣文化和穿搭禮儀,同時掌握澳門傳統搓香技藝的精妙,徐承康建議當局開辦更多這類蘊含古韻的工作坊,並開放旅客場次,締造更深層次及意涵的旅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