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3846號
2024年12月03日
星期二
粵港澳媒體探秘中國散裂中子源
擴建有助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科研能力
2024-12-03
【本報記者12月2日東莞報道】「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次場聯合採訪活動昨(2日)在東莞啟動。粵港澳三地媒體逾30名記者將一連五天走訪東莞、中山和江門三座大灣區城市。粵港澳媒體首站感受東莞科技、物流、化工等領域的高質量發展。
全球領先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有「超級顯微鏡」之稱,是人類探索微觀世界的有力工具,位於東莞的高端科研基地。據了解,中國散裂中子源可以研究新材料,為航天航空、高鐵、核電等的安全保障提供關鍵技術支持,還可以用於癌症治療、文物保護、食品安全等領域。
中國是繼美國、英國、日本之後,第四個擁有大型散裂中子源國家。二期工程、共八台譜儀今年內落成,令譜儀數目增至十一台,長遠預留空間擴建至二十台,計劃加開更多路線。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俊榮表示,近期中國散裂中子源還「解鎖」考古新技能,可以用中子破譯「文物」密碼。張俊榮解釋,中子成像技術可以在不對文物造成任何損壞的情況下,清晰地顯示其內部的結構和細節。中子活化分析技術可用來確定文物的化學成分,對於研究文物的產地、製作工藝和貿易路線具有重要意義。
張俊榮指出, 中國散裂中子源自建成以來與港澳一直有合作。中國散裂中子源全球註冊用戶超過7000多人次,其中港澳用戶佔一成。中國散裂中子源後續還會繼續與港澳合作,正在預演階段的另一個大科學裝置南方光源也將邀請港澳高校共建,從光源設計、裝置設計初期到裝置建設都會與港澳合作。
接著,採訪團隊又到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參觀,中科卓異環境科技公司,市場部 副總裁王小豔介紹稱,多孔介質燃燒技術及裝備產業化團隊是首批入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創新樣版工廠的團隊之一,團隊依託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開發多孔介質燃燒技術及商業化應用,長期處於科學與技術研究的最前沿,創造了眾多全球領先的科技成果。團隊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碳化矽多孔陶瓷製備技術和21世紀最新一代PMC技術,專注於PMC系統及熱工裝備的研發和製造,致力於解決有色金屬、鋼鐵、石油石化、玻璃、汽車、VOCs治理等眾多領域的排放超標、高能耗、高成本等行業痛點問題。
大灣區物流發展巨大機遇
粵港澳媒體大灣區行下午到達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採訪,參觀了空港中心1號倉101展板、2號倉安檢區和公倉以及國泰貨站,深入瞭解全球首個直達機場空側的跨境海空聯運項目的運作,以及如何帶動灣區製造通達全世界,感受粵港澳大灣區物流一體化發展情況和機遇。
香港機場管理局航空貨運及後勤總經理(東莞)郭鴻寧介紹稱,香港國際機場空運網絡前置東莞,除了提升香港國際機場處理能力之外,最大效果是令到香港國際機場可以處理更多貨量,其最終目的是希望提升整個大灣區的國際通達性,透過一個更有效率、成本更加低的運作,提升整體大灣區競爭力,更好地拓展國際市場。他又表示,中心在現有基礎上,將擴建成永久空港中心,預計在2026年底竣工,2027年初投入使用。期望永久空港中心投入使用後,處理能力能達到每年100萬噸。
中心管控嚴格,記者現場所見,一批準備出口的空運貨物,在多名檢驗人員核對信息後,由專門工作人員將一包包空運貨物,經傳送帶送入安檢口;待辦理海關通關手續、完成航空安檢和打板後,由貨站裝車經海運直達香港機場碼頭,再裝上飛機便可直達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
期間,參訪團隊到在東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採訪,該公司主要生產聚丙烯、多功能改性聚丙烯、聚丙烯合成紙、聚丙烯薄膜、聚丙烯無紡布等聚丙烯製成品。公司董事長何文忠表示,聚丙烯具有輕巧、耐磨損等特性,被廣泛用於服裝、毛毯等纖維製品,亦具良好絕緣性能,被用於製造如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視機的外殼和零部件等,被譽為“工業大米”。
據悉,目前該公司聚丙烯產能進入廣東省前三,預計二期投產後,可實現年產120萬噸聚丙烯,產能位列廣東省第一,進入全國聚丙烯行業前列。此外,該公司亦佈局氫氣生產項目,年產5萬噸,處於廣東領先水平。目前正與香港城巴商討合作事宜,冀打入港澳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