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和委員多支持「一湖」

2018-10-25

一湖方案中的堤岸模擬圖,有委員坦言還是很有壓迫感。(官方提供)

【本報訊】路環舊區兩治水方案各有捧場客,不過支持「一湖」方案的佔多數,認為其對景觀影響相對較少,包括對規劃也有話語權的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她明言不建議「一岸」方案。

出席城規會議的梁惠敏表示,整條船人街和十月初五馬路的堤岸也屬被評定的場所,但防洪是迫切要解決的,若兩方案都可以處理到的話,站在文化局保護路環舊市區之立場而言,相當重要的是能體現其堤岸景觀價值。

在兩方案中,「一湖」不論是對建築物價值還是對堤岸景觀值價之衝擊,相對比較少,而且新景觀湖創設空間可日後增添休閒功能。相反「一岸」則不予支持,「站在文物保護,特別路環舊市區,我哋唔係好建議用『一岸』方案」。

不過,梁惠敏關注,「一湖」的堤岸兩側的景觀設計,因未來站在路環舊市區外望將看不到對岸,只會見到一面石牆,故當局要考慮如何設計得更天然一些,能與路環景觀或自然生態結合較佳。

多名發言委員也支持「一湖」方案。委員林翊捷認為,「一湖」對沿岸景觀衝擊較少,建議可就視角方面多考慮研究,但認為堤岸高牆顯眼,若有條件可局部下調高度以活動式替代。

委員麥瑞權也關注「一湖」將對外望景觀也有遮擋,建議對堤岸的高牆方做垂直綠化成山丘,不然太過礙眼,下面行人感覺也不好,尤如圍牆,「圍咗係度好似個動物園咁」。

委員楊道匡則支持「一岸」方案,指這可保留、不破壞海灣之特色,並可與橫琴合作發展一河兩岸,因景觀湖處理不好、產生水質問題的話,反造成新困擾。他又冀方案把荔技碗片區納入一同考慮。

城規會主席、工務局局長李燦烽回應時坦言,兩方案之堤岸能抵二百年一遇之大潮,其高度必定多少對景觀有影響,若岸線靠近,壓迫感都會很強的,所以兩方案他個人認為是各有千秋。

委員們也關注排污和水質問題、兩方案的深化數據研究、時間表,以及堤岸兩側接駁位等。多名委員也希盡快定案上馬,委員胡祖杰直言實行方案為先,不管其完善與否,因「都係做咗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