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圍城‧諗計紓困

2014-02-07

新春遊客潮,洶湧襲澳門。市中心一帶,迫滿萬頭勁。有人驚高呼,澳不勝「負重」,呼呼減遊客。莫再排人龍!旅遊之發展,與生活悠閒,能否並存?若加細分析,再加強管理,兩利可兼容!

新春長假期,連日大量客,澳來澳度假。每日廿、卅萬,連「爆」多個關。本澳旅遊區,尤以市中心,大三巴一帶,擠水洩不通,居民與遊客,皆同發怨氣,澳遊客太多,已「不勝」「負荷」!

遊客多屬真,是否「超」負苦 ?管理之方法,能否可改善,解決「擠」難題,讓旅遊發展,與悠閒並濟?筆者帶問題,專門去睇睇,發現多空間,可繪解「困難」細加來分析,讓各位諗計。

客最擠之區,大三巴一帶,直落噴水池,人流抵民署,才開始分流。去年無經驗,「阿蛇慌亂手,遊客亂走散,馬路現人流。今年學「精」咗,實施分人流,新馬路兩旁,分方向來走,初步見效果,仍有不足的是,人流量太多,牌坊頂湧下,同一方向走,「流」至噴水池,始出現分流。由「頂」流至「下」,遊客互迫,擠至難喘息,全程近句鐘,悠閒變「走難」,蓮花之賭城,「慘」變成「堵城」。原來讚嘆聲,卻變罵不停!

造成此「慘情」,因管理不精,未利用環境,及早減「災情」,皆因眾遊客,聚牌坊參觀,遊覽一巡後,不知那裡往,每隨人流動,集中往下流。若在牌坊前,廣豎指示牌,介紹附近區,眾多名勝點,有如望德堂,或是白鴿巢,再者關前街,亦有名勝點,分散客去處,往下客便減。

另外一方法,大三巴牌坊,噴水池之間,沿途多路口,草堆街、高尾街、大堂街、米糙街天神巷、營地街、三街會館、大堂斜巷……,皆可分流客,若人流湧下,沿途各路口,豎立指示牌,分流各方向,湧下之人流,自然可減少,新馬路人流,插迫情減輕,怨聲走難,可變「休閒」。

可惜的是,這個方法,卻無實現,分流路牌,近乎「欠奉」,不少遊客,茫然而動,縱有「精人」,攡開地圖,找尋出口,也難分辨,方向西東,管理當局,更無派人,解答「苦衷」。新馬路,僅掛數張,簡單「路牌」,A4紙大,字體亦細,遠望難見。近觀又擠。

待明白方向,已身不由己,隨人流而動,徒呼奈何?

若要減「災情」,當局應及早增路牌,指示各詳情,便遊客分流,更加派人手,現場幫遊客,即時解困憂。遊客方享受,儘管客更多,也不成「災難」,遊客感受,便可「悠閒」!

‧楊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