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人工巢吸引蝙蝠多吃蚊 民署冀平衡氹仔聖母灣濕地生態

2014-03-17

【本報訊】民署正致力對氹仔望德聖母灣濕地進行生態營造,早前在該處引進吸引食性蝙蝠的蝙蝠箱,冀有效控制蚊蟲數量,達至生物防治、生態平衡。

民署昨於望德聖母灣/龍環葡韻濕地生態觀賞區舉行「濕地HAPPY DAY」活動,向大眾推廣介紹署方在這片濕地保育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並在這段綠化週期間朝九晚五開放給人更近距離參觀。

管委會委員梁冠峰向出席活動的嘉賓和遊人介紹保育工作時提到,民署早前在濕地的蘆葦叢、木麻黃林和茅屋裝設共十五個蝙蝠箱,希望吸引到附近大潭山的食蟲性蝙蝠進駐覓食,有效地控制蚊蟲數量,做好生物防治。

梁冠峰指,蘆葦和濕地之間會有一定蚊量,而蝙蝠在生態中是很好的平衡者,其在實驗室可在一個小時裡吃掉三千隻蚊,若在野外一日吃一至三千隻「問題唔大」,抑蚊成效會較蜻蜓和蛙類好。

民署監察委員會主席司徒民義在參觀濕地期間也不時要出手驅蚊,笑言「呢度真係好多蚊」。

梁冠峰補充,十五個箱可容納約百隻這類小型蝙蝠,相關設施在台灣廣泛使用,而本澳引進在松山等其他地方也取得成功,雖現已設兩、三個月未見有蝙蝠棲息,但他們還是有信心,並已計劃推第二期,未來裝設另一種、中空竹造成的蝙蝠箱,相信更天然會更受青睞。

梁還總結,民署去年工作,對濕地採取「積極管理」的維護模式,並提昇區內的生態多樣性,包括人工誘捕褔壽螺、造生物島等,而隨著人工生態池及生物島的生態功能發揮,一千二百株水松長高成林後,將起生態屏障功能,相信濕地的生態樣性會持續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