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50404號
2015年04月04日
星期六
漁頭放高容積率覆蓋率 城規委員:為改土地批給合同前奏
2015-04-04
【本報訊】工務局就漁人碼頭地段規劃條件圖草案展開第二次意見收集,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林翊捷指,新案大幅放寬地積比、覆蓋率、高度限制,完全看不到理由、也不合邏輯,而且部份更超出現有批給合同限制,相信是未來修改合同前奏。
去年六月公示的漁人碼頭(內含多塊地段)規劃條件圖草案,最大許可地積比率為1.7倍,最大許可覆蓋率為42%,皆根據土地批給合同而訂,而當中A地段樓宇最大許可高度則為60米,是裡面唯一是「本草案建議」,有別其他地塊是根據第83/2008號行政長官批示。
不過在新一份草案中,上述三者被放寬,地積比增加53%,至2.6倍,覆蓋率增加31%,達55%,而A地限高增加一半到90米,而前兩者變成「本草案建議」,後者則跟上述的特首批示去定。
本身是城規師林翊捷說,這樣大幅放寬,從技術上看,未來該地段可建的建築物體量規模將遠超上次草案的,考慮該區域作為保護松山燈塔周邊限高區域,對景觀有一定敏感性,正常而言應從嚴而非放寬處理,若新建議最終落實則可能對城市景觀有顯著影響。
當中地積比和覆蓋率更由原本土地批給合同改為建議放寬,林翊捷認為,若最終方案就是如此,那政府就必須要再與承批人磋商修改現有土地批給合同,意味此次改草案是修改土地合同的前奏,值得注意的是,改合同完全是政府與承批人的事,外界無從參與。
林翊捷直言,新修改實不合邏輯,但工務局既然編制建議出有關草案,也反映官方在此事上的取態,「佢係覺得咁樣係ok、係可以的,如果唔係就唔會做呢個規劃條件圖」。
同時,林翊捷指出,公眾根本無法在官方公示資料中找到要修改成超越批給合同的方案之理據,實難以令人信服,也讓公示失卻作用,若大眾對此案無甚異議,作為諮詢性質的城規會也未必可起顯著的把關作用。他強調:「如果公眾沉默,就等如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