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訪歐具備三大看點 專家:美歐齟齬凸顯中歐關係意義

2017-06-01

【香港中通社5月31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費魯稚)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1日啓程前往德國、比利時,開啓訪歐之旅。新華網31日報道稱,作為歐洲的『常客』,『會老友』、『話合作』、『倡自貿』是李克強此行的三大看點。

新華網稱,自上任以來,除三次過境外,李克強曾8次正式或工作訪問歐洲,德國總理默克爾上任後也曾9次訪問中國,並於去年9月來華出席G20峰會。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日前撰文指出,7月初,習近平主席將再次訪德並蒞臨在德國漢堡舉行的G20峰會短短1個多月內,中國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接踵對德開展重大外交行動,這在中國對外關係史上實屬罕見。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比利時首相米歇爾去年也先後來華出席活動或訪問。

新華網稱,李克強此行將與這些歐洲的老朋友們再次會面。而中歐雙方一系列高層定期會晤機制也讓這份友情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早在2004年,中德就宣佈建立總理年度會晤機制;而今年,中歐領導人也將舉行第十九次會晤。

中國前駐德國大使梅兆榮認為,定期會晤機制是中歐交往的特點之一,反映出雙方對發展雙邊和多邊關係的重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也說,中國對歐政策具有連續性和穩定性,無論歐洲和世界局勢如何變化,中國始終奉行積極的對歐政策。

自2004年以來,歐盟連續位居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多年來也保持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地位。2016年,中國更首次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因此,創新合作也將是李克強此訪的一大看點。

新華網稱,此次李克強訪問德國期間將有約20項成果和待簽文件,訪歐盟和比利時期間將有十餘項成果和待簽文件,涵蓋創新、經貿、物流、新能源汽車、互聯互通、中小企業合作、金融、海洋、教育、旅遊等方面,他同時會出席多個以創新為主題的活動。

《新京報》稱,從中歐關係等地區和全球性問題,到『中國製造2025』對接德國『工業4.0』等經濟舉措,再到與比利時首相共同出席吉利-沃爾沃新車展示會,以及『駕照互認』等具體的便民政策,都是李克強此次訪歐的重要議題。

央廣網更指,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聲音上升的背景下,中國總理與德國、歐盟、比利時領導人的『老友相聚』,更是一次致力於維護貿易投資自由化與多邊主義的『務實之訪』。

目前,中歐經貿關係面臨的一個現實摩擦就是,歐盟未能如期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義務,終止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數據的做法。

不過在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方面,各方表態事實上 『遙相呼應』。中新網稱,李克強5月24日會見德國副總理兼外長加布里爾時說,希望通過此次訪德『共同發出中德、中歐支持經濟全球化和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強烈信號』。

與此同時,德國總理默克爾近日公開表示,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短期或有些許甜頭,但中長期將削弱本國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逆全球化’將把德國在內的所有國家引入發展的‘死胡同’』。而歐盟則發佈《駕馭全球化反思報告》白皮書,強調全球化積極作用,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明確反對保護主義。比利時外貿與投資官員也一度表示,當今世界越來越多的地區不再相信自由貿易及國際合作,但希望這一態勢不會持久,也希望歐盟和中國不受這種思潮影響。

『我們應該利用這次機會和歐洲講所謂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就是雙邊自由,雙邊投資協定(BIT)。歐洲覺得應該利用李總理這次訪問推動談判,加快進程。』歐洲問題專家、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說。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義桅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撰文稱,李克強的歐洲之行恰逢美歐剛剛在北約峰會、七國集團(G7)峰會上圍繞貿易、氣候變化等問題齟齬不斷,因此尤其為世界所關注。從多極化到全球化,從全球治理到多邊主義,中歐關係有新的共同使命,中歐關係的全球意義日益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