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00626號
2010年06月26日
星期六
本澳禁毒工作
2010-06-26
【特訊】聯合國於1987年訂定每年的6月26日為「國際禁毒日」,提醒人們關注毒品問題,齊心協力對抗毒害。 特區政府對禁毒工作非常重視,一直積極貫徹實行控制供應、減低需求和減低傷害的三大禁毒政策,以保障社會的安全和健康。在2008年中成立禁毒委員會,並於2009年7月設立關注青少年毒品問題工作小組,全面加強禁毒相關公共部門及民間團體之聯繫和緊密合作,促使所需的協調工作制度化,藉此動員整個社會的共同參與,提升禁毒工作的成效。 綜觀澳門近年的毒品形勢,青少年販毒吸毒情況有上升的趨勢,新型毒品例如K仔肆意流入社區,情況令人憂慮,亦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司法警察局近年查獲的毒品種類仍以海洛因、甲基苯丙胺〈俗稱冰〉、氯胺酮(俗稱K仔)、大麻、可卡因、硝基去氯安定(俗稱五仔)、氟咪唑安定(俗稱藍精靈)及麻黃鹼為主。2009年檢獲海洛因17957克,較2008年的19968克有所下降。同年,司法警察局拘捕與毒品有關的疑犯共302人,當中涉嫌販毒有130人,與2008年的131人相約,涉嫌吸毒的有170人,較2008年的218人下降了22 %。 2009年檢察院有關毒品案件統計數字顯示,立案偵查的毒品犯罪案件有 274宗,較2008年的263宗增加了4.2%,檢控罪名共計258項,較往年的207項,增加了約24.6 %。 此外,為了能更全面掌握澳門的濫藥者狀況及濫藥趨勢,社會工作局於2009年正式推行電子化「澳門藥物濫用者中央登記系統」。 2009年參與填報的機構/單位共15個,包括7個相關的政府部門及8個民間團體。2009年共登記了626名吸毒者的資料,他們吸食的毒品以海洛因(俗稱白粉)最多,佔43.1%,其次是氯胺酮(K仔),佔29.7%,再次是冰毒,有9.6%;平均每一吸毒者每月在毒品上花費5519澳門元;在626名被呈報的吸毒者中,只有一名表示有與他人共用針筒。 從登記系統所錄得的626名吸毒者中,有221名即約三分一(35.3%)是21歲以下的青少年,平均年齡為17.4歲,而第一次吸毒的平均年齡為14.8歲。所吸食毒品以氯胺酮為主(佔63.4%),其次是冰毒(16%),再次是搖頭丸(7%);其吸食的原因最多是受朋輩影響,佔41.1%,其次是好奇,佔19.4%,而吸毒的場所最多在D場/K場33.9%,其次是在朋友家中22.6%。 本地的禁毒工作,在政府和民間組織合作下雖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毒品問題仍然不容忽視。無孔不入的運毒方式、精神科毒品肆虐、青少年濫藥問題等仍威脅著本地區,需要政府、家庭、學校及民間團體共同出謀獻策、互相協力,才能建立一個無毒的健康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