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錦新促解決幣值緩通脤

2010-07-12

(特訊)面對人民幣不斷升值,而澳門幣因與港元及美元掛鈎,即使在龐大國際收支盈餘的情況下,澳門幣仍不斷貶值,以至通脹猛飆,澳門居民苦不堪言。在通脹壓力下,政府推出之措施亦僅為極弱勢的一群,而對次弱勢以至其他所有同樣受通脹之苦的澳門居民卻無大幫助。為此,立法議員區錦新向行政當局提出書面質詢,質疑政府有否研究解決澳門幣值在龐大國際收支盈餘的情況下仍不斷下降之問題,也要求政府回應有否實際能協助澳門居民紓緩通脹壓力之措施,質詢內容如下: 書面質詢 「中國人民銀行今年六月十九日宣佈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稱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市場分析認為人民幣匯率彈性將有所增強。結果在宣佈重啟匯改以後的短短十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五次創出匯改以來新高,總共上升了五百五十五個基點,升幅驚人。中國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一方面是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壓力,但另一方面亦是中國經濟強勁增長的必然調整。只是,人民幣建立「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是禍是福還有待觀察。但對澳門來說,卻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眾所週知,澳門幣與港幣掛鈎,而港幣又與美元建立了聯繫匯率,即令澳門間接與近年來幣值一路下跌的美元掛鈎。當人民幣正式建立浮動匯率,對美元的匯率不斷上升,就等同於澳門幣的幣值不斷下降。而鑑於澳門大部份貨品,食品和日用品都是來自內地,人民幣升值,澳門幣貶值,內地來的貨品便愈來愈貴。以過去幾年為例,過往澳門幣值略高於人民幣或平算時,一百澳門元就可以購買人民幣一百元價值的物品,而現在,同樣要買人民幣一百元價值物品,澳門人就要拿出一百二十元。若隨着人民幣建立「有管理的」浮動匯率之後,幣值預期將繼續緩緩而穩定地上升,而澳門元卻與美元掛鈎被綁死了,澳門人未來將要拿更多的澳門元才能買到同樣價值的貨品。澳門的通脹愈來愈厲害幾可預期。 只是,中國經濟強勁,澳門近年經濟也同樣強勁,以這樣的經濟狀況沒有理由讓澳門幣的幣值不升反跌。因為幣值下跌其實意味着澳門人袋中的錢不斷縮水,澳門居民所賺的錢購買力愈來愈低,這也是澳門居民近年吃盡物價高企苦頭的原因。而特區政府對此似乎是袖手旁觀,只是在通膨率升至百分之三時才出手協助弱勢社群。問題是,受通脹之苦的又豈只是弱勢社群,而是全社會皆受累。其中尤其是那些不靠政府經濟援助,而家庭收入僅在維生指數之上一點的家庭,眼見別人沒工作收經濟援助的也可多獲發放兩個月津貼來抵禦飛升物價,而他們咬實牙關堅持工作賺取微薄薪酬的,僱主當然不會多發兩個月薪水,满腔憤懣之情豈能抑止? 澳門是個小城,物價很受外來影響,是被動的,非戰之罪。但幣值不合理下降而引致的物價飆升,卻是特區政府不作為所致,那就不能不引發質疑。 一個地區的幣值下跌,於出口業對外競爭是有幫助的,但以澳門今天的產業結構,製造業已日漸式微,出口產值亦比之二十多年前的澳門工業的黃金時代大幅下降,而澳門的進口遠比出口量大,即使任由澳門幣值下降,出口業對外也是競爭無力,但入口貨品卻因本地幣值下降而價格飆升,是既不得,卻有失,且傷及民生,實有必要檢討相關的機制。 為此,本人向行政當局提出書面質詢: 政府的紓緩物價措施所惠及的只是極弱勢社群,但受通脹之苦的卻並非僅是弱勢社群,尤其那些家庭收入僅在維生指數之上高一點的家庭,同樣面對龐大的物價飆升的壓力,政府除現金分享外,還有何可針對通脹而能惠及全民的措施以紓緩市民通膨之苦? 人民幣不斷升值,而澳門元卻因為與美元間接綑綁而不斷貶值,這是澳門物價急速上升的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政府有否進一步檢討有關機制,研究將澳門元與港幣及美元脫鈎,或轉而與人民幣掛鈎,以體現澳門元的真正價值,也有利於遏抑本澳的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