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署綠化工作被批效率差

2010-11-05

【本報訊】審計報告特別調查民政總署在「綠化工作執行的效率及效益」,在這部份披露民署用三十七萬四千多元採用電子化管理系統及相關配套,五年過去了,仍有大量樹木資料未納入系統內,未能達致當初設定的目標。民署又用二十一萬多元購買測樹器及七萬三千多元採用其配套服務,儀器抵澳後,才發現它未能應用於本澳數量最多的一般樹種及古樹。 二OO三年,民署研究外判形式購買「樹木管理維護系統」(翌年,批給該項目金額為十八萬五千澳門元),目標是將全澳樹木資料輸入系統,進行電子化管理,並以有關資料應用於日常管理工作上。如:在風季前,根據「樹木管理維護系統」中評為「不合格」及「僅合格」的樹木進行檢查,優先處理危樹。 為配合該系統的使用,分別於二OO四及二OO七年採購六部及十部電子手帳,總金額為五萬六千多澳門元。二OO八年新增輸入公園樹木資料的介面,並同時加入如用戶登入限制等功能,同樣以外判方式進行有關工作,合計費用為十三萬三千澳門元。 全澳約有四十八多萬棵樹本,但截至今年,仍有大量樹木資料未納入「樹木管理維護系統」。雖然,民署已把兩萬一千多棵行道樹及公園樹木資料輸入系統,但實際使用上仍只流於表面,以搜索功能的應用為主,遠遠未能達致當初設定的目標。此外,就新植或刪除樹木的資料亦未能做到及時更新系統內的資訊。

雷達測樹器缺點多又花錢 二OO六年,民署從英國購置一部二十一萬港元的「雷達測樹器」,目標是為了及時地對本澳所有樹木的隱性樹患進行檢測。「雷達測樹器」扺澳後,民署才發現它不能分辨樹根的好壞,而且,檢測後需使用原裝軟件列印圖片,但相關軟件並未外銷,需將數據寄回英國分析,有關工作按次數收費。二OO七年,民署決定採用英國供應商提供的「樹木數據分析服務」,需繳費七萬三千六百澳門元,該服務僅包括樹根檢查七十五次及樹幹檢查一百五十次。 二OO八年,民署內部的工作報告指出「雷達測樹器」的缺點:「檢查後的數據需要寄回英國進行分析及收費,分析時間長不能即時得知結果。不適用檢測胸徑小於五十公分及不規則的樹幹上,但本澳最多種植的細葉榕及最多古樹的品種假菩提均屬於不規則樹幹品種,所以本儀器不能使用。」有與會者在會議中表示:「由於數據要運往英國分析,有關檢測結果需時,既不實用又浪費資源。」 此外,民署計劃購買「雷達測樹器」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為了彌補舊有檢測儀器「超聲波樹幹測量儀」不能檢測樹根的漏洞,但二OO七年至二O一O年六月,只使用該儀器對樹根進行共十六次檢測,每月平均不到一次。審計報告認為,民署採購「雷達測樹器」的前期研究不足。 就樹木巡查方面,民署現時雖訂定了常規性的樹木巡查機制,但「前線巡查人員」既缺乏系統化的專業培訓,而實際執行工作時亦僅就相對明顯的樹木問題如折技、堆積垃圾等進行關注,按工作性質及深度只能定位為目視,未能對隱性樹患 (如白蟻及根腐病此類未必能從外觀察覺的問題) 做到防患於未然,需依靠「樹木管理員」的巡查作出補充。

只有五名樹木管理員負責專業巡查 現時,民署只有五名「樹木管理員」負責專業性較強的巡查工作,以現時「樹木管理維護系統」有兩萬一千多株樹木計算,即每人每年需巡查約四千二百株樹木,不禁令人質疑民署對有關工作是否賦以足夠重視,如何確保有潛在問題的高危樹木被及時發現。而實際上在現行巡查機制下,亦曾出現因未能及時發現病蟲害而導致塌樹的情況,顯示現有巡查機制存在漏洞。 審計署建議民署,認真落實設立「樹木管理維護系統」時所定的各項工作目標,以及就更新樹木資料的時間訂定合理規範,以優化樹木管理工作。檢討及優化現行樹木巡查安排及監督方式,加強巡查人員的培訓,並訂立驗樹指引,以規範並加強巡查工作的深度及專業性。在採購儀器前應作出充分的考慮及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