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樣東西叫公義
2011-04-04
去年十一月,傳媒報道九澳堆填區有毒飛灰隨風飛揚後,在九澳服務的楊祖羅神父一直為他負責的青年和同工爭取應有的保障,多次召開記者會、前往政府總部遞信。究竟,這位神父如何看正義與和平,本報收集了多名記者的問題請他回應。 為甚麼你要站出來? 楊:飛灰事件加重了我們很多意想不到的工作量,就是因為我們要對數百名青年及近百名的伙伴負責,我們要為他們的福祉站出來,表達我們受到不正義的對待。 若受害者不屬於你職責範圍,你會怎樣回應? 楊:我會關注事件,也有自己的立場,但不一定採取公開行動。我一定會回應的,但是,方式卻有很多種:為受害者公開爭取、帶動其他人一起發聲、在背後給予受害者支援等。為受害者發聲不是唯一的方式,我會採用乎合自己職責的方法。 我是一個慈幼會神父、青年工作者、教育者,我很清楚自己的崗位和職責,是影響和教育我可接觸的青年人。社會上有很多值得做的事,如果坐在自己的崗位去做不屬自己崗位的事,這不一定是公道的。 正義與和平有何關係? 楊:和平是正義的結果。我們追求和平的社會,和平源自每一個人彼此的尊重和愛。正義與和平的重點在於人受到多大的影響;有很多處理事情的方法,但採用的方法能否造福人,造福了甚麼人,是否一小撮的人?若方法遺漏了大夥群眾,這是問題所在,如果那大夥群眾是弱勢人士,他們甚至受傷害,我們是不能接受的。不正義的事情往往被美化、被假象所遮蓋,令公眾只看表面而發現不到問題。 服務青年已有二十多年,你認為面對不公義的事件,青年人可以怎樣回應? 楊:青年人要有勇氣認識「真」。不能見到不合心意或不同想法的事件,就一下子有限地判斷那是不公義的。十個人描述同一件事就有十個版本,一百個人描述就有一百個版本,青年人要學懂如何從不同角度、眾多資訊,全面理解事件,辨別事件的不妥之處在哪裡,以及造成甚麼影響,然後,才作出判斷。 判斷後需要採取甚麼行動? 楊:要看個別青年人的角色、使命、職責是甚麼。每一個人都要回應,不能不聞不問,但有很多方式,若只是一位市民,真是有權選擇以甚麼方式回應。若肩負的責任在於推動社會的正義與和平,就要站出來發言,不是將自己的判斷告訴受眾,而是讓受眾認識事件的真相,彰顯事件的不正當之處,讓受眾理解後各自作出判斷。 參與遊行、請願等社會行動有何意義? 楊:若是我自己出席,只是堅強我心內已有的仁、愛、公義等價值,若我與其他認識的人一同出席,我們是彼此堅強共有的、不能放下的價值和信念,亦可公開表達訊息和訴求。 若沒有一個專責的民間機構,再有誰負有責任以公開的行動促進社會的正義與和平? 楊:若此,正義和平委員會應是教會必然設立的機構,其職責是監察社會,為彰顯真理及正義行動,甚至按教會的原則爭取改善等。連天主教的核心──梵蒂岡都有關注全球各地的正義和平委員會,我不明白為何澳門教區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