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教會關社程度不如香港

2011-04-04

澳門大學天主教同學會會長吳芷敏認為,無論是不是天主教徒,大學生應開始關心社會,而天主教大學生更應關注社會正義。在天主教同學會的聚會中,成員傾談熱門的時事議題,分享各自的觀感,最後以靈修的方式綜合。她表示,該會每年參加東亞大專會議,與其他四個地區的天主教大學生,探討社會議題。 天主教徒如何回應社會的不公義事件呢?吳芷敏稱,「身為一個大學生要參加回應,外間有很多不同手法。我覺得,身為一個天主教徒,最基本擁有的就是我們會去祈禱,……我們與其他同學有點不同,我們透過祈禱去希望天主回應我們的問題。」 同樣是天主教會,香港方面的關社程度相當高,那裡的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更早於一九七七年成立,希望揭露社會的不公義問題,讓信徒和公眾對問題加深瞭解,從而為建設一個更合乎公義和仁愛的社會而努力。現時該委員會每週就社會事件作出評論,也對人權、政制、民生、福利等重大社會議題發表聲明。 澳門的天主教會適宜採用香港的關社方式嗎?吳芷敏稱:「很難說,始終香港整個體制與澳門不同,我們天主教又不是很大部份的族群,沒有說一定要用那一套,如果適合澳門的一套,就用那一套。」相對於以教會名義參與社會,她較認同個人參與。 吳芷敏坦言,曾聽過天主教的社會訓導,但接觸不深,也不十分清楚。「我相信,在天主教同學來說,他們會有自己的分辨,自己會分辨甚麼是對或錯,因為都是大學生。當然,我與你的看法也有不同,不會因為大家都是教友,就會有其中一樣是相同的。」 訪問天主教同學會後,記者發現一份天主教官方文件《教會社會訓導彙編》表明:「教會的社會訓導具有與倫理訓導同樣的尊嚴和權威,這是真正的訓導權威,信眾有責任遵從。……社會訓導是道德真理的光,啟發每一位基督信徒按自己的召叫和職務,作出合適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