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多面睇

2011-04-11

一直關注公用事業的議員李從正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公用事業關乎民生、關乎社會穩定。隨著澳門社會的發展,從過往還沒有水電服務到今天,可以見到澳門的公用事業是不斷發展的。起初發展的時候,澳葡政府缺乏財政資源,需要依靠私人公司提供,以專營服務的形式,將公用事業開展起來,如電力公司。後來澳葡政府逐步撤出,政府的股份越來越少。 對於現在特區政府卻似乎在走回頭路,近年不斷介入公用事業,幾乎所有的公用事業都由政府補貼,如同包底,他表示,如自來水,隨著國內水資源短缺,原水價格有上漲的壓力。如果將壓力都轉嫁給市民身上,在現在通脹的情況下,又會造成民生的壓力。於是政府就採取對原水作出補貼的做法,但加入「用者自負」的模式,拉上補下,使原水補貼朝向商業運作,達到收支平衡,不需作出很多補貼。電力公司也一樣,政府在電費上作出補貼,但在投資上作出上限規定。政府延長電力專營批給合同,投資回報率則由原來的12%下調到9.5%。但他同時指出,並不是所有的公用事業都適合這種模式,需要按照不同的情況而採取不同的模式。 然而,政府購買的公用服務,仍然由原來的專營公司提供,沒有了競爭,可能成本沒有控制好或者提高價格,是否會出現服務質素降低了或者公帑花得更多的情況﹖李從正表示他有這種憂慮。他說,比如電訊方面,《澳門公共電信服務特許合同中期檢討》確定了電信市場的「固網」開放時間,將來由澳門電訊股份有限公司繼續提供維護「固網」服務,對租用「固網」的公司收取管理費。但問題在于管理公司的能力、效率、成本控制等,這也反映在管理費。假如該公司管理不善,沒有監管,導致成本上漲,對租用公司收取高贏利的管理費用,則會間接加大市民電信費用支出。他認為,政府在監管上似乎沒有建立一套機制,這是個漏洞﹑弊病。  

維澳蓮運打錯價如何收科? 他說,巴士服務也一樣。三家巴士公司的投標價有高有低,價格最低的「維澳蓮運」稱打錯價,低估營運費用。他認為,究竟將來如何規範其成本,政府要計算。如果真的是「維澳蓮運」打錯價,政府應該知道那個價錢提供不了服務﹔如果最高價格的那家公司過高估計營運費用,就會使得政府必須付出更高的補貼。因此,政府必須有一個機制評定營運費用是否合理,比如由審計署對公用事業作衡工量值式審計。他強調,這是絕對有需要。 同樣的情況,如同能源業辦公室監管電力公司是否足夠,電力公司的投資是否合理﹑是否必要。這需要審計部門或者有套機制對公用事業的效率﹑投資﹑回報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作出監管。 他還質疑電信管理局的監管是否足夠。他說,將來電信可能會將電訊﹑公共天線和有線電視「三合一」,但公天和有線電視的糾紛一直存在,作為電信監管角色的電信管理局,似乎沒有對有線電視特許合同很好地作出監管。他質疑電信管理局是否要求有線電視按照合同盡力做應作的事情,提供給客戶滿意的服務﹔是否很好地監管有線電視資源有沒有被不正當或者不合理的使用,使得有線電視的成本增加,或者本來屬於有線電視的利潤有否轉移到其他地方而使得其贏利下降等。  

完善政策在於三點 李從正認為,對於公用事業政策如何完善,關鍵在於,首先是監管,二是對於營運成本方面要有合理的審計,三是服務是否得到市民的認同。 他說,過往公用事業是私營,透過私人資源來發展﹑提供服務,後來政府為了要控制資源而參與。現在是否要開放市場,要看情況。畢竟澳門市場小,若貿然開放容易導致寡頭壟斷,但不開放市場、全部由政府提供補貼,也不合理,這會造成企業失去競爭動力,成本控制減弱。因此,需要按照不同的情況而採取不同的模式。他指出,理想的市場,自由競爭是最好的。不過,在澳門不一定行得通,如石油氣、電油等市場,是完全開放的,但由于澳門人脈關係緊密、市場細小,因此出現聯手定價的情況,油價難以回落。豬肉也是一樣。生活必須品,沒有代替品,完全開放不一定適合,要視乎實際情況。他認為,應該儘量使用市場競爭的手段,但政府需加大市場調控、加強監管。當寡頭壟斷的情況發生時,政府就應該介入,規範市場秩序,使市場健康。 總之,李從正認為,政府對民生的必須品,若用公帑補貼,必須有一套嚴謹的機制監督有關機構如何善用公帑,同時提供優質的服務給市民,而不能將貨就價或將價就貨。否則,損害的是澳門市民和公帑浪費。這對於政府也是很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