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遺日有非遺展演

2011-06-06

每年的六月第二個星期日是中國文化遺產日,文化局今年首次聯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合辦系列的中國非遺展演活動,包括在綜藝館舉行大型展覽,以及在鄭家大屋的工藝展演等,希望增加本澳居民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並推進和深化內地與澳門的文化交流活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專家丁鼎認為,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加強對承傳人的保護,包括為承傳人提供生產性保護。 六月十一日是中國文化遺產日,相關的系列活動包括有在綜藝館的『根與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在鄭家大屋舉行的音樂會、專題講座等,開幕儀式將在當天下午三時在綜藝館舉行,屆時已申報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澳門鮮魚行舞醉龍會在開幕式上表演,而在六月十一、十二日下午五時,多項列入國家級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中國朝鮮族農樂舞』、『蒙古族長調民歌』、『彛族左腳調』、『梅州客家山歌』等,將在大三巴牌坊廣場公開演出,讓民眾免費欣賞。 來澳介紹活動的丁鼎表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首次來澳門,與澳門文化局合辦活動,希望透過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讓大眾更加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加關心文化遺產。她並指出,澳門有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且有數個項目被納入國家級名錄,隨著全國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納入國家名錄項目增多,要納入的條件會更加嚴格,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應以人為本,著重承傳,並要加強對承傳人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