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市民反對‧漠視對「老朋友」感情

民署一意孤行

BOBO勢成標本永困臭皮囊

2018-11-22

不少市民在 BOBO 的雕像放上鮮花致意。

市民在 BOBO 離世翌日到獸舍結上絲帶紀念。

陳俊明:BOBO 是澳門人的老朋友,不是用於教學的工具。

【本報訊】前日,黑熊 BOBO 離世不足四小時,民署官員便向傳媒表示,希望把 BOBO 製成標本,隨即在社會引起強烈反彈。昨日,民署發出新聞稿堅稱:黑熊 BOBO 遺體製標本推廣科普教育。從事環保教育的陳俊明表示,BOBO絕對不是用於教學的工具,而是澳門人的三十多年老朋友。除了標本外,仍有很多方法可教育下一代關注野生動物保育。

陳俊明:除了標本也有多方法教育關注野生動物

陳俊明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標本教學用於展示難以用模型取代的生物具體細節特徵,在科普教育及科研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BOBO 並非單純一隻野生拾回來的動物,牠活在澳門三十多年,實是澳門人的老朋友,絕對不是用於教學的工具。把牠製成標本是罔顧、傷害關愛 BOBO 的市民的情感。他相信,很多市民不想見到老朋友離世後,被製成展示品,「扮著活生生」。

建議原址設瀕危野生動物教育館

一九八四年,BOBO 被人發現困在一間食肆待宰。陳俊明表示,BOBO 當年的遭遇,很多黑熊現在仍然面對。仍有人進食熊掌,仍有中藥採用熊膽。他建議,可以土葬 BOBO 或火葬後把骨灰埋在二龍喉公園的熊舍地上,並種植樹木和設置雕塑紀念。也在 BOBO 生活三十多年的地方建設瀕危野生動物教育館,推動環境教育和生命教育,讓市民關注瀕危野生動物受到的威脅。

「不需要再物色動物安置在熊舍的原址圈養。」陳俊明提出,不要為了娛樂人類,購買動物來圈養。若堅持在熊舍原址安置其他動物,政府的意圖是否要用新的動物來取代市民心內的 BOBO?對於政府計劃在二龍喉公園內的環境資訊中心,即熊舍旁邊興建松山行人隧道出口,陳俊明表示,現在缺乏相關資訊 (環評報告等),難以評論。不過,他認為,這項目不應該佔用太多珍貴的公園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