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業冀公共工程政策傾斜本地

2018-11-22

建築業發展關注小組發表工作報告。

【本報訊】由六個建築團體組成的澳門建築業關注小組發表工作報告,呼籲政府就公共工程建設訂傾斜政策,優先惠及本地建築業持分者,為行業提供有養份的生存空間。

稱本地傳統建築業界被邊緣化

關注組表示,隨著博企建設項目大部分完工,建築業發展速度放緩,雖政府加大基建項目投入,但礙於項目規模及技術性質關係,這些工程從策劃到實施大都未能充分惠及本地傳統業界持分者,造成他們逐步被邊緣化。

為此關注者呼籲政府在策劃及實施公共工程時可適度提供政策,優先考慮惠及本地建築業,尤在引入外來企業參與時須加入本地元素,令國際先進經驗可移植本澳,提高行業水平,為本地業界提供含有養份的生存空間,也為業界走進大灣區發展鋪路。

關注組點名,新城A區公屋及配套設施等民用建設,本地傳統業界均有充足技術和經驗可參與各環節,望當局考慮適當地把項目分階段、分區域、分板塊有序投入,務求為本地業界提供機會,推動行業持續發展,實現業界一貫以來渴望參與特區建設的初心和夢想。

建議放寬發展限制增重建誘因

關注組又發現,舊區居民重建其物業時面對各類苛刻條例制約。為誘發舊區重建動力,他們認為當局宜考慮適當調整政策,適度放寬舊區建築物高度及增加建築面積,允許以現代化設備增強建築物運作功能而豁免個別條例制約,藉此令舊區煥發新生,並舒緩一定居住問題。這類重建項目正好為業界提供適當表演舞台。

成員之一的建築置業商會會長、都更會委員謝思訓指,上述放寬建議並非單純一幢大廈可建五層高放寬上限至七層,而是綜合整個舊區去審視,如配合拓寬路面、加入社區設施下,是否容讓放高及增加建築面積,問題較複雜,亦需與政府深入討論。不過他強調,都更工作宜急不宜緩。

此外小組計劃明年初成立「澳門建築業發展關注小組工業事故支援基金」,首期經費為一百二十萬。基金將對因工業意外的從業員(含外僱)及其家屬提供現金援助,受傷的上限五萬元、死亡的則六至十萬元。

小組成員還包括建築師協會、工程師學會、工程顧問商會、建造商會及建築機械工程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