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持續完善生態區環境

2012-06-16

【特訊】隨著本年的候鳥季於五月結束,環境保護局計劃在非鳥季期間,持續開展優化路氹城生態保護區的工作,包括完善區內生態環境、豐富自然研習徑植物品種,進一步發揮生態區的教學研習功能。 隨着氣溫逐步回升,自今年三月中開始,來澳越冬的五十三隻黑臉琵鷺已陸續離澳,返回繁殖地。在五月十日後,再沒有在生態區內發現黑臉琵鷺的蹤跡,亦代表二零一一至二零一二年候鳥季已經結束。自路氹城生態保護一區在今年二月有限度向公眾開放後,截止六月中,已有一千三百七十八人次到生態保護區參觀學習。 生態保護區是澳門重要的環境資源,環境保護局除致力保護本地生態環境的穩定外,亦會在汲取鄰近地區的成功經驗,以及諮詢專家的意見後,在不影響自然生態資源的前提下,不斷提升其濕地保護區的生態教育功能。 繼二零一零年於生態區進行優化工程後,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人工鳥礁和竹樁上都觀察到有候鳥棲息。而在二零一一年鳥季,生態區的鳥類種數亦維持穩定。 由於過去生態區的優化效果良好,並取得一定成效,今年五月至九月的非鳥季期間,環境保護局將繼續按序展開一系列優化工作,包括:一、收集學校意見,於貫通兩間觀鳥屋的自然研習徑旁種植配合教學需要的植物,以豐富自然研習徑的植物品種,擴大自然研習徑的教學研習功能;二、清理生態一區水體中的大型綠藻及水邊清草,以保證水體水質的穩定,以及擴大淺灘面積,為剛孵出的鷺鳥提供更多棲息生境;三、優化生態一區灘塗,包括平整中央島石灘、調整水邊竹枝高度、加插竹樁供鷺鳥歇息;四、於生態一區圍板的觀鳥台加設遮蔽設施,改善市民觀鳥的環境並減少對鳥類的影響;五、培育秋茄苗,為日後生態二區的生態恢復工作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