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成長不能簡單去政治化

2013-05-30

小城最近幾個月風雨飄搖,在經歷多年的環保議題後(小潭山超高樓、龍環葡韻鷺鳥保育、西環湖夜市、路環田畔街山體破壞等),再到近一個月的三次水淹濠江、內地生留澳工作等,都成為市民的茶餘飯後埋怨的焦點議題。可惜,由於沒有高官問責制,以及落後的法律制度,給了一些養尊處優的冗員自我放縱。於是,任由局級官員利用公帑給自己的家居光纖寬頻買單,即使有刑責嫌疑的公務人員仍可以被委任要職,旁若無人。 三次暴雨成災,相信不少機動車輛因受洪水的浸泡,部份已成為廢鐵,損失慘重,即使能幸運救溺的,維修費用也不靡。由於涉及政府多個部門的行政失當導致公眾財產損失,苦主是可以循民事訴訟追討賠償的,或透過廉政公署投訴相關部門行政失當。只是,並沒有多少苦主履行自己的公民權利,亦沒有維權律師出於公義,主動介入事件,跡象顯示,是市民不願意給灰皆的生活增添政治色彩。還有一種較為消極的想法,就是與其花時間通過抗爭讓政府去改善和打擊,不如放任自流,讓社會群眾看穿、唾棄、遠離……但需要付出一次又一次的慘痛代價。此外,由民主派議員提出的「保護路環動議」罕有地在立法會被大多數通過,只是利益集團內部矛盾的結果,真正關注環保議題的人士切勿鬆懈。未來的保育運動,仍需依賴社會公民的參與和推動,增加影響力和政治資本,才能走得更前。    審計署近日出了審計報告,批評公共巴士服務的批給和營運存在嚴重的漏洞與行政失當,責成交通事務局。似曾相識的循環輪迴:報告、責成、解釋、推搪、平靜。市民依舊逆來順受,和諧,好像比起民主、法治、人權等普世價值還珍重。在多數人對政治絕緣的大氣候下,我們還可以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推動社會進步?齷齪的管治手段,已嚴重腐蝕社會核心價值,薰陶麻痺五十多萬人口,敗壞泯滅人性良知,徹底去政治化的訴求方式,是不可能有效爭取應有權利的。當訴求運動的粉脂拭去後,還是要回歸法治,回歸政治。  假如「對政治無興趣」和「杜絕政治團體人士參與」的癌細胞思維擴散下去,真正得益的是利益集團,他們瞄準社會上僅餘的公共資源,睥睨一切民主運動,對沉默、溫和無任歡迎。故此,公民的成長去政治化,殆矣!        李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