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廈門城規建設反思本澳現狀 青青子衿

2013-06-18

日前,由本澳運輸工務司、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主辦的第六期粵澳城市規劃研習班日前與廈門順利舉辦,此行讓本澳城規班學員深入地瞭解內地的城市規劃和建設經驗。澳門與廈門雖屬不同省份,但作為東南部沿海城市,雙方在舊城改造與城市規劃上有許多異曲同工之妙。作為中西文化合璧的城市,廈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經濟特區,與澳門的外貿、投資優惠政策類似。本澳可借鑒廈門城市規劃、舊區改造及政策發展方面的經驗,反思城市規劃發展的問題。  

   資源互補,合作大於競爭 澳門地少人多,土地面積僅為29.9平方公里,人口已達至58.2萬人,相反臨近的珠海地多人少。珠澳兩地相距甚近,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國家與地區皆謀求最大的發展機遇,地區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珠澳兩地可利用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實現資源互補以爭取更大的發展。2009年,澳門特區政府以十二億元澳門幣的土地租金,支付廣東省珠海橫琴島1.09平方公里用地的使用權,這種「橫琴模式」是「一國兩制」的新創舉。若澳門未來的發展定位為面向世界的旅遊休閒城市,土地資源則是限制其發展的瓶頸。試問在人口密度居世界前列的情況下,本澳自身居民都稱不上宜居,如何發展休閒旅遊?特區政府需緊緊把握橫琴的發展際遇,充分發揮自身物流、稅務等優勢,帶動珠澳兩地經濟的發展,這種「一國兩制」新合作模式將成為未來本澳發展的思路之一。   

發展下游地帶,平衡舊區 中心城市的擴張指向中心地所在市場流域的下游,只有在下游區域才能彙聚最大的流量。城市的規劃取決於其控制流域的大小,故城市都爭取發展最有利的一面,以獲取最大的經濟收益,而舊區的修復和改造往往被當局所遺忘。隨著各大賭場的落成及中央自由行政策,澳門成為亞洲博彩業競爭力排行第一位的城市。在政府財政賭收節節高攀下,當局應採取戰略性思維發展旅遊博彩,利用配套服務行業創造新的發展空間,改善旅遊資源,如在旅遊旺區新馬路,政府機構與世遺景點、購物點位於同一區域,該區車輛、人流流量甚大,交通較擁擠,當局是否有考慮將政府機構遷出該區,減低該區交通負荷量,從而疏導人流?此外,亦需平衡地區的發展,將經濟成果惠及舊區,改善舊區的生活環境及公共設施等,提升澳門市民總體生活水準,縮小貧富差距。  

   小規模、漸進式的系統改造方式 《舊區重整法律制度》草案討論多年未達共識,當中涉及諸多複雜的地權、物業使用代管權問題,當局應結合本澳總體概況作全盤的考慮,詳細做好地區的規劃和定位。在本澳未有龐大工程修復和改造的經驗下,不宜對舊區進行一刀切的大規模重整工程,宜採用小規模、漸進式的系統改造方式,仔細針對各個區域進行修建,並在每一階段做好總結工作,逐步累積本澳在舊區重整方面的工程經驗。例如在某條街道竣工後,發展存在不完善的工程狀況,可考慮在接下來的工程裡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將舊區重整有序化、深度化,將其打造成為宜居的環境,讓困擾多時的市民得以安居。城市的發展應首先以宜居為目標,文化是建築於宜居之上,群眾安居樂業,本土文化才得以發展和傳承,旅遊業才能更深度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