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談民主 勿學菲律賓

2013-08-22

【本報訊】立法會未能有效監督政府,是否因為親政府議員佔絕大多數?政制是否需要更開放和更民主?立法會主席劉焯華表示,支持政府去年推出的政制方案,他並以最早實現民主的菲律賓為例──當地人要居住在墳墓之上。是否認為本澳加快民主步伐便變成菲律賓?他說:「有些這類例子,值得我們參考。」 立法會主席劉焯華昨午會見記者總結第四屆立法會活動,他首先花五十多分鐘發言,大部份時間是「照稿讀」,回答記者提問的時間約三十分鐘。有記者提及,市民對立法會感到失望,甚至稱之為垃圾會,主席對此有何看法?立法會尤其未能以有效行動監督政府,這是否因為議會以親政府議員為主的結構?解決方法是否要在政制上更開放、更民主?  

贊成加二加二加一百方案 劉焯華沒有回應垃圾會的提問,不過,他坦言,雖然,去年沒有投票,但是,他贊成「+2+2+100」的政改方案的。他指出,《基本法》的政制設計是為了確保國家安全和發展、澳門的繁華和穩定。他又說,菲律賓是亞洲最早實現民主的國家,菲律賓是有名的東方民主櫥窗,年前,在本澳展出菲律賓攝影展,顯露當地人居住在墳墓上面,「地下是死人,上面是生人」。 記者追問:是否認為本澳加快民主步伐,便會變成菲律賓?劉焯華稱:「即是說,有些這類例子,值得我們參考。我們希望澳門穩定發展,希望不會受到大的衝擊,希望經濟、民生不會受到影響。……」翻查記錄,立法會去年表決修改《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法》時,劉焯華曾投票支持「由社會服務及教育界選舉組別產生一名間選議員」,否則,該條文是不獲通過的。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劉焯華如何評價過去四年的工作?他表示,應該由議員和市民評價,「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回顧三十多年議員及四年主席的生涯,他說:「路是自己選的」、「是正確的」、「是有得有失的」、「是無悔無憾的」。今次退下來的原因,是與年紀、身體有關,如:分泌失調,這與工作壓力及情緒有關,劉稱:「從政這條路到現在結束,將來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讀書、寫字、聽音樂、拉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