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要我奉獻? 談學生組織的定位

2013-11-18

     今早醒來,友人在臉書 (facebook) 傳來澳門大學新校園啟用典禮的影片,著我評論一下。以往沒有太深入了解澳大新校園的事,因此評論便不敢當了,但分享一下感受還是可以的。 橫琴校園的啟用,當然不少得校監、校董讚頌澳大的偉大、感謝國家的支持云云。這些公式化的客套演辭,當然不會感到陌生,但學生代表陳嘉敏的發言,卻引起了我的注意。陳同學強調「奉獻」這兩個字,指只有澳大的學生願意奉獻自己,才能使澳大成為一流的大學,亦令澳門及國家強盛起來。 「奉獻」這兩個字,確實有點突兀。 這兩個字,讓我想起近來挺熱烘烘的日本動漫「進撃の巨人」,主角艾倫和一眾士兵,不就是經常把右手握在左胸膛敬禮,然後大喊一聲「把心臟奉獻給國家」嗎?「奉獻」,通常會用在宗教、神聖的語境下,一個高高在上的權威,要求其受眾毫不猶豫地奉獻。這種奉獻,通常是盲目而不容質疑的。學生與校方;學生與政權,絕不應是這種關係的。 陳同學整段發言,皆是感謝政府和國家的支持,以及學生應該支持、貢獻學校和國家的論調。這段演辭,如果把「學生」改成「市民」,便能成為崔世安的講稿,顯然缺乏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流於為政權建制歌功頌德。有人可能會說,在這莊重的典禮中,學生大抵也應該尊重嘉賓而奉承一下。我的回應是:為什麼一家大學的典禮,一定要邀請一群不相干的政界人士作嘉賓呢? 所謂「大學」,意指一個學人社會,其使命是批判社會現況,創造新的知識以改變世界。因為其本質,大學是有需要與政權和社會保持一定的距離,而維持其獨立自主。學生作為大學的持份者、繼承者,亦應時刻堅守批判社會的態度,行事亦以此為最高旨趣。 新校園典禮,邀請了校園和社會上的決策者到場,學生很應該把握這個時機,在典禮上將學生的視角說出來。筆者當年出席中大五十週年的典禮時,在台上一口氣把語言政策、書院制、校園發展方向等說出來。出席者接收到了多少是一回事,但好好利用學生的身位說出對大學、社會的願景,才算是一個對得住選民的學生代表。遷校這件大事,背後涉及的中澳融合、學術自主的問題,值得學生代表發表異議。 筆者在大學四年生涯,看見了一個挺有趣的現象,當學生組織的,無論是學系會還是學生會,都會定位自己為「建制與學生之間的橋樑」。如果學生領袖的角色就是單純地收集一下同學意見,再反映給校方,那倒不如由校方開設一個專責部門來作民意調查,相信效率比起學生領袖來得高。 學生並不是校方或政界的附庸,學生的存在就是要衝擊當權者的盲點,並將我們的一套看法實行出來。就我的認知,澳門的學生組織一直都跟政府、中方走得非常近,這點確實要注意一下了。有很多人都適合、甘當建制的應聲蟲,但學生絕不需、亦不應為屈膝為建制粉飾太平。 要貢獻的,是學生的風骨。在此寄語「獨立批判」這四個字給澳門的同學。 楊政賢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副秘書長,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前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