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冀優化公共空間建設兒童友好城市

2020-04-29

黃梁君

【特訊】兒童雖然只佔澳門整體人口的13.2%,但他們卻是社會未來發展的全部,重視兒童全面發展,對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極為重要。身兼離島社諮會委員、婦聯政策研究室主任黃梁君期望,本澳公共設施和城市規劃中多加入兒童視角,以兒童發展需求出發,打造更有利兒童發展的公共空間,共建澳門美好家園。

黃梁君指出,1996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人居署已共同提出「兒童友好型城市」的概念,認為兒童權利、兒童訴求應被納入城市和社區公共空間,至目前全球已有數百個城市成為「兒童友好城市」。她表示,近年通過婦聯的積極推動,包括開展實地考察、問卷調查、遞交意見書等建言獻策下,本澳的兒童和青少年遊樂休憩空間都有不同程度的優化,亦設立了首間親子館,反映政府愈來愈重視兒童發展,值得肯定,但距離建成兒童友善城市仍有一定空間。

上周公佈本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到,將利用黑沙收回約七公頃閒置土地,整合現有資源整體規劃,建設青年歷奇營等休憩活動的大型場所,在澳門半島及離島將利用十幅閒置土地建設臨時波地和休憩區,同時開展氹仔單車徑延長工程,為市民提供更便捷優質的戶外運動空間。黃梁君表示樂見政府採納婦聯的意見,明白澳門地少人多,公共空間資源顯得更為珍貴,尤其人口密度較高的北區,利用閒置土地興建休憩區,讓用公共資源得到更充份、更精準應用,提升各年齡層居民的生活質素。

為建設澳門成為兒童友好城市,對此黃梁君提出三點建議:一、讓兒童友好概念先行先試,先利用各區的公共建設的空間進行試點,可仿傚石排灣天台休憩區,打造特色社區設施,進而逐漸將理念推廣至全社區;二、重視有身心障礙的兒童發展需求,引入更多元化共融遊樂設施,讓所有兒童都能在遊樂場裡共同玩耍、嬉戲及學習,平等享受充滿快樂與歡笑的童年時光;三、把兒童友好的理念融入到總體城市規劃中,讓兒童參與城市規劃和社區治理,加入兒童視角,這不僅是為兒童提供便利,其旨在提升兒童對自己生活的家園有更強烈的歸屬感和責任感,為城市未來可持續發展進行長線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