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追思

重陽節網上拜祭或邁向主流

2020-10-27

【香港中通社10月26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劉俊杰)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根據中國傳統習俗,香港市民會拜祭、清掃先人墳墓,弘揚孝親及慎終追遠的精神。唯新冠疫情下,清明、重陽節掃墓人士較往年少,過往未被市民廣泛接納的“網上拜祭”重新出現在討論中,有人堅持帶蠟燭元寶登高掃墓,也有人說祭祖著重心意,待疫後以健康的身體拜祭先人方為上策。

香港中通社記者25日上午來到柴灣,以往清明、重陽節在巴士站大排長龍,候車前往柴灣華人永遠墳場的景象不再,388號巴士加密班次,當日在5分鐘內即可上車。到達墳場後,現場人流明顯較往年少,估計達到疫情前的三分之二人數,市民遵守4人“限聚令”,“三三兩兩”結伴而來,亦有警員及工作人員在現場巡邏,提醒市民維持社交距離。

一家三口同行的林女士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他們從葵青區遠道而來,帶備燒肉及茶水拜祭先人。問及會否考慮網上拜祭,林女士說,“我一把年紀不懂網上拜祭,只懂得傳統,清明重陽一定要來‘拜山’”,她認為一定要帶兒子來掃墓,把拜祭先人的傳統傳承下去。

另外,在墳場附近擺設拜祭用品檔的檔主吳先生告訴香港中通社記者,今年人流較少,而且顧客更傾向於購買便宜的祭品,估計生意額較去年少九成。

因應疫情,特區政府呼籲市民押後清明、重陽節的掃墓計劃,亦建議市民可透過食物環境衞生署的“無盡思念網站”進行網上拜祭。內地多個省市,在清明節時同樣倡導市民網絡拜祭,暫停現場祭掃活動。甚至在南京市,有墓園推出代客拜祭服務,向顧客提供直播供全程觀看。

29歲的盧先生今年選擇“網上拜祭”。他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說,“‘拜山’不是‘期間限定’一定要在清明、重陽前往掃墓”,他認為,拜祭的意義是提醒後人慎終追遠,記住親人的教誨及家族間的牽絆,疫情下嘗試用“網上拜祭”,為人為己減少病毒在社區中傳播的風險,“等疫情結束,再親身前往也不遲,相信先人也不會怪我”。

香港圓玄學院副主席湯修齊在電台節目表示,網上拜祭未受市民普遍接受,但拜祭先祖心意最重要,疫情下在家中悼念,暫停前往拜祭也能接受。“先人亦不想後人身陷險境,身處多人聚集的場合”。他認為,在家拜祭亦是一次機會與子女分享孝道故事,教育子女何謂“慎終追遠”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