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勝:文遺法亦應重點列入城劃發展中考慮

2020-11-28

【特訊】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召集人陳德勝表示,東望洋燈塔以及西望洋主教山是澳門的著名標誌,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以及保育的必要。現因城市發展以及政府對保育歷史文化遺產之間出現不協調的問題,使得東、西望洋景觀受到嚴峻的威脅,澳門聲譽受損,嚴重影響國際形象及地位。2015年開始,城市建設填海新城規劃對世遺周邊進行發展,其建築高度定義受到民間保育團體高度重視及擔憂,東、西望洋周邊建築高度限高已嚴重遮擋世遺景觀,關注組知悉事態嚴重,已多次向政府部門反映,得到的結果均未如理想。其後去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並得到世遺中心正面的回覆,根據《 1972年公約操作指南》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的決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必須尊重廣大市民,專家學者,文化遺產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專家總局的意見和建議,並必須履行其對國際社會作出的承諾,保護東望洋燈塔的視覺完整性和主要視線。必須將未完成澳門東望洋斜巷建築物的高度降低到 52.5米,以及西望洋主教山周邊建築不能高於或等於西望洋山的海拔高度62.7米。

自2005年澳門特區政府廢止《外港及新填海區都市規劃章程》及《南灣重整細則章程》兩項對當地世界遺產有保護作用的訓令起,東望洋燈塔的景觀便一直遭受破壞,澳門在經濟高速發展和房地產市場熾熱下,大量新興建的樓宇在不同程度上破壞了包括東、西望洋在內的文物建築的環境與景觀。現時燈塔已被山下多座高樓包圍,且有更多高樓項目將會進一步破壞燈塔的景觀。東望洋燈塔的案例證明了澳門政府忽視了在城市規劃中對文化遺產的保護。

今年燈塔附近的一個地段,擬建90米高樓,再度引起社會關注。市民去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部門正在審查由中國送來相關的信息和文件。陳德勝表示,松山只有90米高,當它的燈光不可以照耀到海上,發揮不到它本身的用處。當它周圍全部都是高樓大廈,包括氣流、光線、高度、法律出現問題。澳門是法治之區,所以我希望我們不針對討論商人,我們不針對討論以前所興建的建築物,我們只針對討論現時的城市規劃,政府必須要交代出東望洋的規劃。

日前,政府公布將石敢當行臺、九澳三聖廟、加思欄後新馬路2號房屋、九澳聖母村四處建築物周邊地區訂定臨時緩衝區。陳德勝對政府的決定表示支持,認為訂定緩衝區對文遺建築周邊的環境、歷史文化價值呈現得到有效保護以及反映。他指出,緩衝區的作用是限制文遺建築附近地段的用途及發展,確保建築物保持真實性及完整性。認為未來在城市規劃發展中,<<文化遺產保護法>>亦應重點列入規劃發展中的一環,釐清緩衝區內物權的限制或制約等條件,明確保護澳門文遺建築在世界的聲譽及歷史遺留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