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基冀優化停車場及街道咪錶智能化

2021-04-07

鄧文基

【特訊】近年政府推動智慧泊車發展,街坊總會社會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鄧文基表示關注,建議政府加快優化公共停車場的電子化建設,普及無感支付系統,增加引導泊車的標識,協助駕駛者更好地停泊車輛。此外,引入路邊咪錶停泊的“地感”裝置,建議增強公共泊車咪錶資訊更新的準確度,新增電單車與私家車咪錶泊位的區分標誌,以及增大該資訊的宣傳力度,提高試用成效,爭取早日推出正式版。

鄧文基指出,據政府去年11月公佈的資訊顯示,現時交通局管轄的五十二個公共停車場已全部設有拍卡系統,並且有四十五個設有車牌識別系統,二十二個使用無感支付系統,可見本澳智慧泊車已形成相當規模,但仍有很多優化的空間,部分公共停車場誘導泊車標識不夠完善,例如樓層空位標識、停車場內車位空置/有車的顯示燈等並非所有公共停車場都擁有,令不少車主要兜多圈才能尋覓到空置的泊車位。他建議政府應加快完善轄下公共停車場的電子化建設,包括無感支付系統的普及,樓層空位標識、車位空置/有車的顯示燈的增加等,便利車主更好地停泊車輛。

此外,交通局近年引入“地感”車輛探測儀用於街邊停泊,目前在皇朝、新口岸及南灣區一帶安裝了一千多個試用,還能從交通局官網、應用程式查看“地感”泊位資訊。鄧文基表示,“地感”裝置引入的確有助解決公共街道“搵位難”問題,但實地停泊與網絡資訊的同步性成為大難題,並且資訊網站中的咪錶泊位沒有區分私家車和電單車,會對不熟悉當區街道的新手車主造成困擾,對此,建議政府應提升街邊泊位實時資訊的準確度,明確標識、區分電單車與私家車咪錶泊位,並且有很多車主不知道新增公共泊車咪錶的資訊,希冀政府加強該功能的宣傳力度,提高其測試成效,早日推出正式版本,並擴大到更多地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