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2746號
2021年05月06日
星期四
期望電子支付朝良性競爭
2021-05-06
【特稿】本澳8大移動支付平台,包括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紛紛推出針對政府「電子消費計劃」的優惠方案,期望吸客,在這個超過50億元的「電子消費計劃」中分一口美味的羊羹;唯在網上討論區、社交群組,都有網民反映,近期從事銀行的親友,與其交往特別緊密,目的是推廣在其公司登記的「電子消費計劃」,爭取使用人群,為吸客,出動紅包、立減、抽獎等;有銀行員工反映,上級向他們頒下命令,需要人均拉數十名的客戶登記該銀行的「電子消費計劃」,反映出,移動支付這塊肥肉的確吸引,令各金融機構蜂湧爭佔。
本澳移動支付發展近年十分迅速,市場擴展在去年兩輪消費卡推波助瀾下,冒起得十分快,據經財司司長李偉農4月尾在立法會引介修改「2021財政預算」時指,本澳目前有超過32.2萬名市民已登記移動支付,去年交易金額(扣除消費卡)達63.3億元,是2019年的5倍,更是2018年的10多倍。經過去年兩輪消費卡,不少商戶對於移動支付的普及度大大提高,不再只是連鎖集團,例如超市、品牌零售等,連茶餐廳、街市小販、小商戶都引起入了電子支付,筆者有一次因手機失靈,無法使用電子支付,逐以現金支付,但商戶感到驚訝!筆者問,為何無需從中收取服務的現金,不及需要被收取手續費/行政費的電子支付受歡迎?商戶表示,電子支付直接入賬戶、無需找續,雖然收取手續費,仍有其便利性;但有時會間中出現故障。自從去年消費卡之後,不少客戶都習慣了使用電子支付,「(長者)唧下卡就走得」,無需找續,感到十分方便;年青一代通常用手機銀行或電子錢包手機應用程式,也有部份長者,學會使用電子錢包手機應用程式。不過,仍有客人會使用現金,店內也需要有一定的現金流,用以支付貨到收付、現金找續等。
去年消費卡,推動本澳電子支付進入了躍進的里程,今年的「電子消費計劃」,可以將啟動金選擇以移動電子支付、金融機構手機應用程式等方式付款,50多億元的「電子消費計劃」,若加上市民的自費部份,今年的電子支付金額,可能不比去年低;難怪成為各金融機構兵家必爭之地,紛紛推出疊加優惠和要求員工利用自身人際網絡,搶佔市場。有議員認為,「政府是借消費計劃趨谷電子支付的發展,將消費計劃本末倒置。」筆者認為,兩者有相互推動的作用,當初商戶為搶佔消費卡的市場引入當年唯一能使用消費卡的機具,消費卡也大大推高了市民認識電子支付,這種經濟誘因下,養成了電子支付的使用習慣,作為金融機構,亦得到提升軟硬件設備、以及各出其謀吸引客源,行業間有良性競性,讓整個電子支付的生態圈加速建立起來,希望在這場鷸蚌之爭下,市民可以成為「漁人」,享受到市場良性競爭帶來的甜點。
方 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