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780號
2021年06月15日
星期二
婦聯冀優化路面防滑功能建無障礙城市
2021-06-15
【特訊】踏入雨季,路面濕滑對居民出行造成不便,防滑裝置尤顯重要,是構建澳門成為無障礙宜居宜遊城市的關鍵。身兼中區社諮委、婦聯家庭服務中心主任朱愛莉期望本澳逐步優化現時行人路的防滑設計,長遠而言應統一公共工程應遵循《澳門特區無障礙通用設計建築指引》(下稱《指引》),建設友善出行環境,共建美好家園。
朱愛莉提到,為構建無障礙環境,澳門自2017年起由政府推出符合國際標準以及本地需要的《指引》,讓各政府部門在籌劃公共工程及資助工程時,能有較客觀的參照標準,以便利長者、殘疾人士、廣大市民以及旅澳訪客的生活與出行。近年,政府亦積極優化行人路防滑裝置,如鋪設防滑磚和加裝行人扶手等,但上述《指引》為不具約束力的文件,故只靠各部門是否有意識遵循。她指,相信現時有公共工程開展時有遵循相關指引,但仍有不少地區的行人路、為視障人士而設的觸覺警示帶的防滑功能未如理想,亦收到不少居民反映指路面防滑物料不一,也出現過在同一路上會同時鋪設兩種款式的導盲磚。另外,前往山頂醫院的愕街,下行一方在雨天更是濕滑不堪,出行亦需更小心翼翼,居民亦質疑相關工程選材時是否有參考《指引》。
無障礙理念不只是針對身障人士,是面向所有居民,對此,朱愛莉提出幾點建議:一、建議分區全面檢視澳門行人路的防滑地板。針對人口密度高的民生區域優先處理,包括醫院、街市及學校等附近的行人路段,增設或改鋪防滑等級為「良好」(即防滑系數達0.75或以上)的防滑物料地板;二、公共工程開展應以相關《指引》作為判給準則,細化和明晰《指引》條款,讓工程公司更易依循;三、公共部門帶頭遵循指引做好示範作用。政府各部門開展工程應嚴格按照《指引》內容進行環境優化工作,進而鼓勵私人建築亦遵守相關《指引》,攜手建設共融宜行的無障礙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