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促會促跟進『防災減災十年規劃』

完善防洪排澇設施保居民生命財產

2021-06-15

防止海水倒灌的閥門在防洪排澇時效用不大(受訪者提供)

【特訊】本澳逐漸進入惡劣天氣高發期,尤其風暴潮與天文大潮重疊時,水位會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並為廣泛地區帶來嚴重的水浸,對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隱患。澳門地區發展促進會表示高度關注,促當局跟進《防災減災十年規劃》,完善防洪排澇設施,保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會長陳德勝及理事長高勝文表示,惡劣天氣主要為熱帶氣旋及風暴潮,熱帶氣旋是一個具有旋轉性的災害天氣系統,每年主要集中在五至十一月影響澳門;而風暴潮是當熱帶氣旋靠近沿岸地區時的一種水位異常上升現象,能導致低窪地區出現水浸,若風暴潮與天文大潮重疊時,水位會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並為廣泛地區帶來嚴重的水浸,對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隱患。他們指出,雖然近年政府已謹慎防範,大大減低了惡劣天氣對本澳的影響及傷亡損失,但防範工作不可鬆懈,建議當局積極跟進《防災減災十年規劃(2019—2028年)》的各項工作,保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他們到水浸高發地河邊新街實地考察後指出,該處的沿岸堤圍因日久失修及被各種動物損害,已出現多處漏洞,嚴重影響防洪能力,如洪水越堤,對社會民生造成一定影響,呼籲當局馬上修補;此外,沿岸過低的堤圍,使防止海水倒灌的閥門在防洪排澇時失去效用,因此有必要對沿岸堤圍進行加高,並配合建造止水灌漿樁及安裝防洪閘門等。同時,他們認為,因地勢問題及基於安全考慮,有必要設立防洪緩衝區。

對於完善防洪排澇設施,他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積極跟進《防災減災十年規劃(2019—2028年)》的各項工作,特別是各區防洪排澇設施的興建進度,並適時對公眾公佈;二是在加強防洪排澇設施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加強救災避險的教育,以提升城市綜合安全保障能力;三是政府應及時發佈各項相關資訊,如政府可通過社團、業主會或管理公司加強對惡劣天氣資訊的傳播,讓廣大居民,尤其高發地區的居民及商戶能及早防範,以減財產損失及保居民生命安全;四是促當局組織跨部門合力並聯合附近灣區城市協同防治,並在日常勤疏渠道,以作防備及減低水浸對居民所造成的影響;五是期望當局把詳細治水防洪方案融入澳門總城規中,以完善城市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