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會否削減對華加徵關稅?

2022-05-25

【香港中通社5月24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王豐鈴)美國總統拜登23日在日本表示,正在考慮是否削減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返美後將與美國財長耶倫討論這一問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24日稱,加徵關稅是否取消須考量戰略性。眾所周知,美國政府內部對此問題充滿歧見,拜登最後將如何作出抉擇?

拜登23日在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的新聞會上,談到是否削減對中國商品關稅時還強調,“我們沒有強徵任何這些關稅,它們是上屆政府徵收的。”此前,拜登曾在5月11日表示,白宮正考慮削弱特朗普時代的對華懲罰性措施,甚至“完全取消”,解決通脹是他的“首要之務”。

美國物價正以40年來的最快速度上漲,美商界一直抱怨該關稅傷害了美國公司及其消費者。拜登政府將解決通脹視爲首要之務,那撤消對華關稅是否勢在必行?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余淼傑教授24日在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可以這麼說。原材料等上游產品價格上升,是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之一,如果再繼續對華施加關稅,會令美國企業面臨更高的製造成本,不利於美國發展更多產業。”

他分析認為,拜登削減關稅的幾率較大。美國經濟學家大量研究表明,對華貿易戰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對國內消費的不利影響很明顯,相反,對保護本國產業的作用卻不明顯。拜登政府也已意識到,與中國開展貿易合作的好處大於打貿易戰的好處,盡快結束貿易戰有利美國經濟發展。

他續指,在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定到期之際,拜登釋放這樣的信號,意味著拜登政府或將部分取消原先的3700億美元關稅,并重啟第二輪經貿談判,這對美國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余淼傑預計,拜登政府所謂的“削減”有3種可能性:其一,是對中國所有商品去掉一部分關稅;其二,是部分商品回到貿易戰前的關稅;其三,全部商品回到貿易戰前的關稅,也是最好的一種結果。

眾所周知,美國政府內部對於是否削減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充滿歧見和爭議。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和其他官員認為,整套關稅沒有什麼戰略意義,至少可以部分取消,以減輕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財務負擔。而這些想法則遭到了白宮高級助手、美國貿易代表與勞工團體等其他高級政府官員的反擊。他們認為,徵稅原本是為了懲罰中國的經濟行為,中國尚未處理相關政策,取消關稅意味著單方面降低緊張貿易關係,令美國回到徵稅前“脆弱的狀態”。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24日接受彭博社訪問時,強調美國將從戰略性角度看待關稅課題。她在隨拜登出訪日本之前,於20日對美聯社表示,關稅是可以考慮的“經濟政策工具箱中的一個工具”,但是要與“我們可以使用的許多其他工具”一起使用。

如何解讀戴琪的“從戰略性角度看待關稅課題”和“其他工具”?余淼傑指出:“美國除了關稅,還會採取各種方法製造出各種非關稅壁壘,諸如綠色壁壘、技術壁壘等,關稅在明,非關稅壁壘在暗。戴琪的說法也從另一個角度印證,拜登當局對削減關稅有所保留。”

拜登政府的顧慮是什麼?余淼傑認為,一方面,拜登要從民主黨出發,考慮到取消關稅不利於中期選舉選情;另一方面,美國國內各大政策利益集團處在博弈之中,拜登可能顧及特殊利益集團,無法一步到位削減本應取消的部分關稅。

拜登23日於日本宣布正式啟動“印太經濟框架”。這一框架與美國的對華貿易政策是否有關聯?余淼傑指出,關聯是肯定的。美國想填補在亞太經貿戰略方面的缺位,美國將東盟拉入“印太經濟框架”,形成一個排除中國的自由貿易圈,該框架與中國和東盟所在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存在一定的競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