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3968號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打造十五分鐘社區長者服務圈
澳二零二九年邁入超老齡社會
2041老齡人口將佔四分一
2025-04-29
【本報訊】社文司柯嵐介紹應付老齡化的計劃時提及,政府希望在全澳門打造十五至廿分鐘的社區長者服務圈,內有長者服務機構;亦會在得到社會共識下,探討是否撥出土地予私人興建院舍,這將會是市場化運作;也會在鄰近地區尋找試點院舍,由政府支持長者入住。
關於老齡化的問題,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指出,本澳現時六十五歲以上的老齡人口佔百分之十四點六,二○二九年將增至百分之二十一點四,超出超老齡社會的標準。到了二○四一年增至百分之二十四點八,差不多佔人口的四分一。
柯嵐提出,不只政府需要應對老齡化的問題,亦需要全社會共同思考。政府希望做好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或老有所為。
老有所養包括家居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家居養老方面,日後會為家居適老化設計發出指引;促進到戶、社區醫療外展服務;還會繼續廿四小時緊急呼援服務。
社區養老方面,柯嵐提出,現時已有不少日間養老中心、頤康中心。在超老齡社會出現前,政府希望在全澳打造十五至廿分鐘的社區長者服務圈,內有長者服務機構;亦希望積累長者公寓的經驗,為日後類似服務提供更好條件;獨居長者和兩老家庭普查數據將為社區養老提供基礎。
私營長者公寓非閒置物業改造
議員梁安琪關注施政方針提出的研究私營長者公寓,建議當局可考慮與地產業界協商,把空置物業改造成長者公寓,政府以購買服務的形式按比例補貼租金費用,這既可改善長者居住環境,又能激活市場閒置物業資源。
重申長者公寓租金會按社經情況動態評估的柯嵐回應謂,當局的私營長者公寓是若社會有共識會去考慮推建,但這與用地產業界空閒樓宇完全是兩個概念。
至於機構養老,柯嵐表示,現時的院舍平均輪候時間是十六個月。政府將會興建養老院舍,在「東區-2」增加約一千一百個名額。此外,在得到社會共識下,將會探討是否撥出土地予私人興建院舍,這將會是市場化運作。
醫保津貼已覆蓋灣區九市
跨境養老方面,柯嵐提出,現時的醫保津貼覆蓋大灣區九市,將會擴展至廣東全省,下一步是挑選澳門人前往居住的第二大地區作為試點。針對本澳長者宿位不足的問題,將會尋求開展試點計劃,在鄰近地區尋找試點院舍,由政府支持長者入住。
關於養老金與最低維生指數,將在今年下半年啟動研究,希望在今年公布。至於最低維生指數,社工局現正檢視調整機制,目前進行數據分析,希望在今年內完成檢視。
至於非強制央積金的問題,柯嵐表示,二○二四年委託了學術機構進行研究,報告已經完成,稍後適時公布。社會保障基金行政管理委員會代主席陳寶雲補充,相關報告顯示,整體認同非強制央積金走向強制。雖然本澳經濟正在復甦,但復甦步伐不一,未來會檢視綜合經濟恢復情況,包括是否可回復二○一九年的經濟水平、工資中位數等,再結合社會共識等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