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訪荷蘭落子中國開放『大棋』

2018-10-18

【中新社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 李曉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此次荷蘭之行于當地時間16日劃上句號。此間學者認為,經貿等領域總金額近百億美元的『大單』,將推動中荷兩國合作再上新台階,也為中國經濟開放、穩定發展贏得更多主動權。

維護自由貿易,推動荷蘭對華投資是中國領導人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

在訪問中,李克強多次表示,中方願同荷蘭共同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自由貿易,願在投資領域、股比方面更大力度對荷蘭開放,歡迎荷蘭企業進一步擴大對華投資。荷蘭首相呂特也回應稱,荷蘭願為更多中荷企業互利合作搭建橋樑。

近年來,中荷貿易投資發展迅速。荷蘭現為中國在歐盟內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則為荷蘭在歐盟外第二大貿易夥伴。據官方數據,2017年中荷貨物貿易額達78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荷蘭是西北歐地區貿易暢通的關鍵節點,對中歐貿易具有特殊意義。據中方統計,中國近半數赴歐洲貨運航線將鹿特丹港作為歐洲首站停靠港,中國對歐出口貨物的40%左右經由荷蘭進入歐洲。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昇溫,貿易摩擦持續昇級背景下,與荷蘭加強貿易合作,有利於中國進一步實現市場多元化,降低外部環境變動可能帶來的風險,『是贏得主動的重要一步』。

投資方面,荷蘭是中國在歐盟內重要外資來源地和直接投資目的地。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荷蘭在華實際投資金額達190億美元。分析人士認為,吸引更多荷蘭企業對華投資,有利於穩定中國吸收外資局面,促進中國產業結構昇級。

李克強此行還深化了中荷兩國在金融、能源、農業等領域的合作。這些都是荷蘭實力雄厚的優勢領域,也是中荷近年來合作的重點,基礎較好,成果突出。

例如,作為全球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荷蘭農業已高度集約化,技術和設施亦全球領先。此外,在水管理、土壤污染治理等環保領域,荷蘭的管理和技術水平也走在世界前列。

中國社科院歐洲所副研究員張金嶺表示,荷蘭是最早同中國開展戰略性、長期性科研合作的發達國家之一,兩國科技交流與合作相當活躍。今後,雙方在集約化農業、水利建設等方面有繼續拓展與深化的空間,充分發揮合作潛力對雙方都是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除傳統領域外,中荷經貿合作今後料將向更多方面擴展。

李克強在出訪期間提出,中方願借鑒荷蘭應對老齡化的經驗,在城鎮化、老人護理、清潔能源技術等方面建立合作機制。呂特亦予以積極回應,稱願與中方在循環經濟、城鎮化、智慧城市等領域挖掘新的合作潛力,積極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