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署持續改善垃圾收集設施兼顧美化社區

2019-01-29

市政署持續完善本澳垃圾收集設施,於具有條件之公共街道興建封閉式垃圾房,以及於沒條件建垃圾房的街道設置壓縮式垃圾桶,取代原有的大型垃圾桶,有效改善衛生環境。另外,亦開展美化壓縮式垃圾桶計劃,以美化社區,提升城市形象。

過去傳統的大型垃圾桶容易出現垃圾滿溢、臭味、污水、蟲鼠滋生,以及拾荒者翻弄垃圾而造成污染環境等問題。市政署經多年優化各區垃圾站設施,至今共興建了一百三十個封閉式垃圾房,八十二個壓縮式垃圾桶站,大大改善垃圾站的環境衛生條件,至今已將全澳街道垃圾桶的數量,由高峰期一千六百個減至少於一百七十個,街道垃圾桶數量減少接近九成。

當中由於板樟堂區內多為低層樓宇,加上商舖林立,有需要設足夠的垃圾收集設施供市民及旅客使用。為改善該區環境衛生,市政署將板樟堂區內絕大部分原有垃圾桶站改建為封閉式垃圾房;但仁安里由於條件限制,不適合設封閉式垃圾房,考慮該站之垃圾量,故市政署於仁安里設置了一個經美化的壓縮式垃圾桶,取代原有的三個大型垃圾桶,在改善環境衛生之餘,同時美化社區,減低垃圾收集設施對觀感的影響。此外,新設置的壓縮式垃圾桶大幅增加了垃圾收集的容量,約等於二十多個一千一百公升的垃圾桶,現時每日只須清運一次,減少垃圾收集期間引起的交通阻塞。

為進一步改善市民及旅客對公共衛生設施的印象,市政署於二零一八年已完成美化十六個壓縮式垃圾桶的桶身、電箱及其外牆,參照中國瓷器及葡式瓷磚的圖案為藍本設計,表達具澳門特色的中葡文化匯聚,並以澳門標誌性建築物大三巴、燈塔及崗頂等為主體,以剪影圖案,展示澳門歷史建築的特色,使垃圾收集設施兼具功能及藝術性,為城市增添色彩。有關美化垃圾收集設施的計劃將持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