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聞集納

2019-02-23

澳門自來水周日凌晨進行友誼大橋輸水管道維護工程水安全穩定

△為確保離島地區供水安全穩定,澳門自來水於本周日(即二月廿四日)凌晨三時至下午四時,將進行友誼大橋橋底輸水管道的維護工程,但橋面交通將不受影響。

位於大橋底部一條直徑八百毫米的輸水管道主要供應離島用水,澳門自來水在進行定期檢測時發現管道部分連接組件出現老化及鏽蝕情況,因此決定在夏季用水高峰期來臨前,進行預防性的更換工作。有關工程將於本月廿四日凌晨三時展開,預計下午四時結束,主要更換上述管道兩個連接組件,由於工程主要在大橋底部進行,所以橋面交通不受影響。

澳門航空迎來新飛機「東望洋號」

1.2019年2月22日上午,澳門航空在澳門國際機場飛機庫為新引進的(B-MCJ)「東望洋號」(THE GUIA)舉行祈福儀式。

2.澳門特區政府民航局局長陳穎雄先生、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委員會主席鄧軍博士的代表市場部經理林敬湘先生、中航(澳門)航空有限公司總經理孟慶紅先生等受邀出席,在澳門航空執行董事會主席兼總經理陳洪先生及一眾澳航優秀員工代表的陪同下見證了這一盛事。

3.2月22日上午十一時,新飛機祈福儀式在澳門國際機場澳門航空飛機庫舉行。天主教澳門教區的柴浩東主禮神父、澳門佛教總會會長釋戒晟主禮法師分別為新飛機祈福。澳門民航局局長陳穎雄、澳門機場鄧軍主席代表林敬湘以及澳航優秀員工代表趙和本一同為新飛機授名揭牌。

4.「東望洋號」屬空中巴士A320型客機,擁有商務艙8個座位,經濟艙150個座位。

5.澳門航空執行董事會主席兼總經理陳洪先生表示:在全體澳航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澳門航空在2018年獲得2.15億澳門元盈利,為澳航提供了快速發展的空間以及前景可觀的預期。今年,澳航還將陸續迎來五架新飛機,機隊規模為歷年之最。

文化局文博景點受歡迎 新春訪客量創新高

△2019年農曆新年期間文化局轄下文博景點的訪客數字創新高,較2018年同期整體上升15%。

春節首六日(2月5日至10日)錄得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澳門藝術博物館及澳門博物館總參觀人數合共為82000多人次。澳門藝術博物館總參觀人數較2018年同期升近50%,達10992人次,而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於上述期間較去年同期錄得88%的增幅,總參觀人數為38056人次。其中年初三(2月7日)單日參觀人流最多,以當天參觀澳門博物館的人數為例,高達9498人次,反映旅客及市民對文博景點充滿濃厚興趣,透過參觀博物館加深對澳門文化的認識和瞭解。

澳門博物館正舉辦「藏珍薈萃──澳門博物館成立二十周年館藏展」,展期至2月24日;澳門藝術博物館現正展出多項大型展覽,包括「海上生輝──故宮博物院藏海派繪畫精品展」及「斯國斯民──俄羅斯國立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精品展」,展期分別至3月10日及4月22日,多件展品難得一見,不容錯過。

市政署舉辦「青年國情考察計劃之漫步山東.訪孔學禮」活動

△為推動澳門年青人加深認識與關心國家發展,市政署將於今年七月舉辦「青年國情考察計劃之漫步山東.訪孔學禮」活動,凡學校或團體在今年一月至五月期間,報名參加「漫步澳門街—認識澳門」以及澳門基本法紀念館的導賞活動,參加人數累計最多的前五個單位,將可獲名額參與上述考察計劃。

市政署為配合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開展「青年國情考察計劃之漫步山東.訪孔學禮」活動,期望讓澳門年青人從認識澳門作起點,除進一步了解澳門不同的社區本土文化,強化對澳門以及國家的認同和歸屬感外,同時透過組織年青人親身考察內地現況,全面體驗中華傳統文化,並加深認識與關心國家發展。

有關活動對象為十三歲至三十五歲的本澳年青人,於今年一月一日至五月三十一日,由學校或團體組織符合年齡要求的年青人,參與市政署的「漫步澳門街—認識澳門」以及澳門基本法紀念館的專場導賞活動,累計參加人數最多的前五個單位,將各獲得六個名額參加本次的考察活動,市政署並會在六月十日至十四日期間,以電話及短訊方式通知獲取名額的團體負責人。考察團將在七月最後一個星期,組織參加者到山東進行為期五天的實地考察。

市政署誠邀本澳學校及團體積極參與活動,如有任何查詢,可瀏覽公民教育資訊網 http://civicedu.iam.gov.mo 或致電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

澳大榮譽博士沈祖堯談人工智能醫療與教育

△澳門大學明日舉行「論人工智能時代的醫療及教育」榮譽博士講座,邀請了澳大榮譽博士、享譽全球的科學家沈祖堯教授擔任主講嘉賓,吸引眾多澳大和中學師生、專家學者、業界人士 以及社會賢達參與。沈祖堯教授遠眺未來,大談當人工智能與生活密不可分時,人類該如何自處,讓身心靈得以健康發展。

講座上,沈祖堯教授表示人工智能可以協助醫護人員作出更準確的診斷,他舉例當以磁力共振和電腦掃描進行檢測時,人工智能可運用其醫學知識,把蘊含的數據作更詳盡的顯示和分析,也大大縮短檢測所需的時間;而機械人手術也避免了眼花手震勞累等問題,開刀切口變得更微細和精準;此外,人工智能也可以根據身體數據、心理變化、精神狀態,預測個人未來患病的可能。然而,沈祖堯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未能解決所有醫療問題,也不可取代醫護人員,當中涉及信任、私隱及安全問題,面臨即將到來的歷史性轉變,他建議政府各方須作深入的討論,準備迎接翻天覆地的改變。

另外,沈祖堯教授也觀察到人工智能普及對年青人有一定影響,他建議未來教育需要使學生具備五個C:一)Critical thinking,具批判有用知識的能力;二)Collaborative spirit,與人合作的精神,如今知識難題已非一人之力可以解決,需集多人智慧;三)Communications skills,溝通技巧,別讓人工智能取代;四)Confidence in themselves,面對不如意事要對自己有自信;五)Compassion for others,同理心,對人有情感,因為這就是人與人工智能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