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台灣旅行法》一週年——『潘多拉的盒子』已經打開?

2019-03-16

【香港中通社3月15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田靜)2018年3月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親自簽署法案案號為H.R.535的《台灣旅行法》, 打破1979年美台斷絕官方關係以來的“五黑名單”限制,鼓勵美台雙方“所有層級”官員進行互訪。該法案已生效一周年,美國究竟是如何利用這張“牌”打破在涉台問題的承諾?“潘多拉的盒子”是否已經打開?

早在1979年中美兩國建交不久,美國國會通過了違反建交公報精神、干涉中國內政的《與台灣關係法》,但美台也形成一個“外事慣例”,即台灣正副領導人、“行政院長”、“外交部長”及“國防部長”禁止訪問華盛頓。而《台灣旅行法》則打破了這樣的“慣例”。

所謂升級版也只是美國的戰略籌碼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所所長朱松嶺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台灣旅行法》可以說是《與台灣關係法》的升級版,它是一個具有約束力的法案,規定了美國在政策上必須:允許美國政府所有級別官員到台灣訪問、與他們的對口官員會面,允許台灣高層官員在受尊重的情況下入境美國、並得與美國官員會面,包括國務院與國防部官員在內。

他補充道,《台灣旅行法》還鼓勵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及其他台灣在美國設立的功能性機構,在美國從事相關業務。“這個突破是不小的,‘台灣旅行法’通過之後,美方打‘台灣牌’和台灣打‘美國牌’的空間都大大增加。”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台事務研究中心主任謝郁對中通社記者說,《台灣旅行法》是繼《與台灣關係法》之後,美國又一個以國內立法方式干涉中國內政,插手台灣問題的非常惡劣的立法,完全違背了所謂尊重其他國家主權以及民主本身的價值。它最大的危害就是以立法的方式,突破了一個中國原則的界限,動搖及衝擊了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政治互信以及兩岸關係的穩定。

謝郁指出,台灣問題對中國大陸來說是國家核心利益,但美國卻始終把台灣當作一個“棋子”和“籌碼”, “擺來擺去”,因此台灣實際上是風險最高、代價最大、危害最強、最弱勢以及最沒有話語權和主導權的一方。

隨著《台灣旅行法》生效一週年,美國如何利用這顆“棋子”操控台灣、挑釁中國大陸?

朱松嶺分析,《台灣旅行法》用“法案”(Bill)稱謂,表明了國會的一種態度,它是否真正運用,允許美台高官互訪,主動權仍然在行政部門,特別是特朗普手上。這為美國行政部門運用行政裁量權裁奪美台關係以及打“台灣牌”預留了空間。

臨近該法案一週年之際,美台似乎都越來越躁動。先是台灣民進黨籍桃園市長鄭文燦、基隆市長林右昌於3月初先後高調訪美;另一方面,部分美國國會議員不僅呼籲特朗普政府邀請蔡英文訪美進行演說,還希望能在《台灣旅行法》一週年之際派內閣官員訪台。這意味著該法案啟動的開端嗎?“潘多拉盒子”是否已經打開?

“當然,美國行政部門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朱松嶺認為,相比兩次赴美的朱立倫的相對低調,美國通過給鄭文燦等民進黨籍市長的待遇,就表達了對蔡英文的滿意和支持。他直言,未來美國還會通過各種自由裁量的方式打“台灣牌”,以引導島內的政客按照美國的“指揮棒”轉,“從這個角度說,說有些事情不僅僅是《台灣旅行法》的開端,也不為過。”

美國根據自身利益隨意『擺佈』台灣這顆『棋子』

在謝郁看來,從美國議員邀請蔡英文訪美就不難看出,現在他們要嘗試著兌現《台灣旅行法》,使其變成現實,想利用這張“牌”遏制大陸。“基本上《台灣旅行法》現在正在被台灣當局的‘台獨’勢力和美國的‘親台反華’勢力用來炒作和運作,是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中,非常負面的因素。”

謝郁認為,《台灣旅行法》和其他所有“台灣牌”一樣,“美國可以高高舉起,也可以輕輕放下,可以漫天要價,也可以坐地還錢;如何利用這張‘牌’,完全看美國的利益,或者說美台關係從來都是在中美關係戰略需求之下來用的。如果需要與中國進行戰略合作,他就會拋棄台灣,反之,台灣則會被作為成本被付出掉。這是作為一個戰略籌碼永遠的狀態。”

在美國隨意“擺佈”這顆“棋子”的情況下,未來會否繼續利用《台灣旅行法》再作歷史性的突破?真的安排蔡英文訪問華盛頓?

對此,朱松嶺直言,安排蔡英文訪美挑釁北京並非無此可能,李登輝事件就是“前車之鑒”。“美國再打‘台灣牌’的招數很多,它很可能會根據美國的利益,裁奪兩岸局勢,不斷打‘台灣牌’來重裝和測試兩岸底線,不斷加碼對島內那些它滿意的政治人物和政治勢力表示支持。”

“然而,從去年的‘九合一’選舉看,美國的影響力在下降,這是一個趨勢。但是這個趨勢不代表著美國因素不再給兩岸製造麻煩,相反,可能製造的麻煩更多一些,挑戰更大一些,讓兩岸局勢變得更嚴峻一些。”朱松嶺補充道。

謝郁則認為,未來美台關係的走向有幾個觀察指標,包括《與台灣關係法》40週年會安排什麼慶典活動?美國會派什麼層級和規模的團隊赴台?對台軍售會有什麼樣的突破?等等。目前面臨中美貿易談判的“暫緩期”和台灣2020大選前夕,美國會如何利用“台灣牌”來換取談判利益?台灣又會如何藉助外力給自己加分?這都是無法確定的,但風險肯定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