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居民不滿物價交通

2013-12-12

【本報訊】一項非隨機抽樣調查顯示,澳門居民的幸福感達六點九八分,與過往沒大變化,但當中對居住和交通環境滿意度持續下跌,後者與生活物價更屬不滿意水平。

經濟學會與理工學院合作,第四年進行「澳門居民幸福指數研究」,在十一日中、下旬於街頭攔截一千一百○六位年滿十八歲澳門居民,以○分為十分不幸福/快樂、十分為十分幸福/快樂,詢問其對幸福的評價。

澳民幸福感偏高

結果顯示,受訪者整體主觀幸福感為六點九八分,較去年微升○點○七分,是該調查持續兩年下降後、首次錄得上升。負責項目的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表示,有關輕微變化在統計學上實沒顯著的分別,不能理解為居民覺得更幸福了。

不過,柳智毅指出,在全球這類幸福感調查中,得分最高的國家地區約七點五分,故客觀對比下來,本澳也屬排名前列,是相對高幸福感的地方。

交通、居住環境滿意度續跌

研究還調查受訪者在生活不同方面的滿意度評價,當中對「政府目前的整體施政」滿意度為五點八三分,雖排在十四個面向中第十一,但較去年上升。而「居住環境」和「交通環境」得分繼續下跌,後者更跌破滿意水平,分別有五點七九和四點九八分,位列最不滿意的三甲內。今年新增的「消費/生活物價」則最不滿意,只有四點六二分的不滿意水平。

柳智毅認為,上述「三甲」是導致本澳居民幸福感不高的主要原因,反映出經濟高速發展中突顯出來的社會矛盾,是給政府的警號。建議當局續拓寬貨源,減少中間環節以平抑物價,長遠可透過區域合作投資建農產品生產基地,保質保量保價。另還倡綜合治理交通、落實澳人澳地政策、增加公屋供給和完善人力資源政策等。

六十五歲以上幸福感最低

對於六十六歲或以上受訪者幸福感大跌近一分、得分各年齡組別中最低,柳解釋,有關波動與受訪者人數較少有關,而且政府雖然提供一系列保障措施,但已是長期老政策,效果自然不大,相反通脹持續颷升,對這班無工作收入的退休人士影響更大,感受就更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