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文消息

2014-02-13

電訊兩項公益活動圓滿結束

澳門電訊一直積極履行社會企業責任,藉著網絡優勢,透過與慈善團體合作,共同舉辦不同形式的慈善籌款活動,以惠澤更多有需要人士。澳門電訊去年分別與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和同善堂值理會合作,於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一月推出互聯網及流動電訊籌款活動,以及澳門電訊積分捐贈計劃,為一年一度的「公益金百萬行」和「同善堂沿門勸捐」活動籌募善款。活動得到市民的踴躍支持和大力捐輸,澳門電訊為兩個機構共募集善款達澳門幣46780圓,並已將有關善款悉數轉交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和同善堂值理會。

為進一步推動本地公益慈善活動的發展,澳門電訊與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連續多年合作,為「公益金百萬行」活動免費設立互聯網及流動電話籌款平台,旨在擴闊捐款渠道,方便更多市民踴躍捐輸。從去年十一月十五日至今年一月三十一日,澳門電訊客戶可透過流動電話或登入捐款網頁進行認捐,每次認捐金額為澳門幣三十圓。在社會各界善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參與下,是次活動並籌得善款澳門幣26130圓正,捐款人次近九百人。

與此同時,澳門電訊不斷借助服務的優勢,發掘更多可行的募捐渠道。於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至今年一月三十一日期間,澳門電訊推出「澳門電訊積分捐贈計劃」,客戶向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或同善堂值理會捐出500分澳門電訊積分,澳門電訊將向相關機構相應捐出現金澳門幣10圓,期望推動更多市民發揚守望相助的精神,慷慨捐輸,讓社會上更多弱勢社群受惠。是次活動已圓滿結束,分別為「公益金百萬行」和「同善堂沿門勸捐」活動籌得善款澳門幣7880圓和澳門幣12770圓,市民捐贈的積分共計超過一百萬分,捐贈積分的人次超過兩千人。

澳門電訊表示,該公司將繼續致力履行社會企業責任,積極參與各類型公益慈善事務,關懷社區,幫助社會上更多有需要人士。

澳門樂團本周五上演情人節音樂會

澳門樂團將於本周五(二月十四日)晚上八時假文化中心綜合劇院舉行《情人節音樂會-羅密歐與茱麗葉》,由樂團首席指揮呂嘉帶領樂團,演奏著名作曲家白遼士、普羅科菲耶夫及柴可夫斯基,以莎士比亞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為題材的浪漫傾情之作,與樂迷共度情人節與元宵節雙重甜蜜大日子。音樂會還餘少量門票於澳門售票網發售,欲購從速。

《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動人愛情故事家傳戶曉,是次音樂會上演的音樂作品包括交響曲、幻想序曲以及芭蕾舞劇組曲選段。柏遼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戲劇交響樂以莎士比亞的同名劇為創作靈感,加上其偉大的創意,最終譜成一部宏偉的交響曲。普羅科菲耶夫的芭蕾舞劇在當時的蘇聯首演時,得到觀眾譽以極大的成功,組曲音樂亦因此被廣泛讚揚,而柴可夫斯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則最為人熟識,更是作曲家最著名的浪漫旋律之一。

音樂會當晚現場特設甜蜜留影活動及巨型許願樹,歡迎伴侶摰友互相寫下密語,將心願掛上許願樹,樂團將向出席女士贈送鮮花致意。澳門樂團《情人節音樂會》音樂會門票購票熱線二八五五五五五五。詳情及節目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二八五三零七八二或瀏覽樂團網頁www.icm.gov.mo/om。

楊振寧將到澳大分享學習與研究經歷

每天一兩個小時到茶館,一壺茶一碟花生與一個朋友,如何造就出偉大的物理學家?楊振寧曾經歷過抗日戰爭,從一本外借的物理教科書開始確立人生興趣,他試過花二十個月實驗卻換來失敗,但他繼續鑽研,成為首位華人諾貝爾?得主。楊振寧教授將於二月廿一日到澳門大學開講,不談微粒不談科研,而是細說《我的學習與研究經歷》,分享他的成功之道。

一九五六年,楊振寧與伙伴證實“宇稱守恆定律”在弱互作用中並不成立,為人類提供了正確認識微觀粒子世界的機會,藉此獲得了一九五七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教授還與米爾斯(R.L.Mills)提出了“楊-米爾斯規範場”,與巴克斯特(R.Baxter)創立了“楊-巴克斯方程”,在物理學裡的多個領域均有貢獻,是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量子場論、數學物理等學科的先驅。

除諾貝爾獎外,楊振寧還曾獲多個重大獎項,如潤福德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富蘭克林獎章、愛因斯坦獎章、俄國波哥柳波夫獎等,並擁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皇家學會外籍會員、俄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等榮銜。而為表揚他在科學上的傑出貢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更於一九九七年命名一顆小行星為“楊振寧星”。

澳大希望藉著楊教授的學習研究經歷分享,與大家共勉人生。講座於本月廿一日(星期五)下午四時半在現校園澳大文化中心舉行,講座以普通話進行,並輔以英語即時傳譯。由於座位有限,有興趣出席講座的人士,請登入澳大網頁https://isw.umac.mo/evm_cnfy報名。如有疑問,可致電澳大傳訊部:八三九七四二四七或電郵至prs.event@umac.mo查詢。

『2014嘉模講壇──鶴鳴濠江』於本周末舉行

由民政總署主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協辦的 『2014嘉模講壇──鶴鳴濠江』將於本月十五日(星期六)下午二時至五時半在氹仔嘉模會堂舉行。講座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杭侃教授擔任主講嘉賓,探討佛教如何征服中國,以及博物館與社會發展,歡迎有興趣人士報名參加。

第一場講題為『佛教為什麼能夠征服中國? 』荷蘭著名漢學家許理和在其名著《佛教征服中國》中,重點探討了四、五世紀的中國,當東方遇到西方之後的反應。雖然征服一詞言過其實,但是,佛教對於中國社會的廣泛影響是毋庸置疑的。講座旨在論述佛教傳入中國的歷程及其在文物考古方面的表現,不僅是根據傳統文獻史學,而是文獻與實證相結合,得出一些新的結論。

第二場講座題為『博物館如何融入社會發展? 』人們以往習慣了博物館在充當保存記憶方面的主要角色。二零一三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記憶+創造力=社會變革』,給我們提出了新的命題,即博物館不單應該充當保存記憶的角色,在面向未來、面向社會方面也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講座以具體實例,講述國內外博物館界在此方面的努力。

杭侃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曾任職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為宋元考古與佛教考古,先後發表《清明上河圖研究》等論文三十餘篇。

出席各場講座的觀眾可於當日以八折優惠價購買民署文化康體部之出版物。為增加市民對中華歷史文化知識的興趣,出席系列講座達到一定次數的觀眾,將可獲得由民署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共同頒發的證書、購書禮券,另獲贈精美書籍一冊。

為方便市民到達會場,講座舉行當天設有專車,免費接載市民往返八角亭巴士站及氹仔嘉模會堂,出發時間為下午一時二十分。講座所用語言為普通話,費用全免。第一場講座的時間由下午二時至三時四十分,第二場則由下午三時五十分至五時三十分,歡迎有興趣人士或團體參加。預留座位或查詢可致電8394 3782或8988 4000,亦可登入民政總署網上報名系統報名www.iacm.gov.mo。

創意空間協會訪文化局澳基會

青年創意空間協會的領導及會員代表一行,於本上月廿八日拜訪教育局,獲教育局局長 長梁勵、副局長老柏生、青年聽廳長袁凱清及青年結社培訓暨輔導處處長陳旭偉接待。是次會議冀通過會面加強彼此了解,亦冀與局方及局方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透過拜訪介紹協會未來一年的主要工作及活動,並聽取兩部門的寶貴意見,以便順利開展社團未來計劃,促進本澳文化藝術的發展。

會議上,青年創意空間協會創會會長兼監事長姜偉靖向各人介紹了創會目的、宗旨、目前發展情況以及日後發展計劃,會長兼理事長百強透露未來一年協會將主要舉辦澳門街頭文化藝術推廣活動,希望透過40多名來自本澳文化藝術界包括音樂、舞蹈、繪畫、新媒體、雕塑、設計、演藝等等的不同範疇的藝術工作者參與及進行跨界別的合作,激發更多創意火花,提高市民大眾對澳門本地文化藝術的關注度及參與度。

教育局及澳門基金會在會議中均表示贊同該會的理念並支持該活動,吳局長勉勵協會持續發展,透過活動教育及感染更多年青人參與及關注澳門的文化藝術活動,強調局方與社團間合作的重要性。澳門基金會鍾怡委員亦表示十分支持協會以觀眾拓展為活動目的以及其活動定位,認為協會的活動有助提升澳門居民的生活質素及國際形象。

青年創意空間協會成立於2007年,現址位於澳門寶豐工業大廈十樓,擁有專業的錄音棚、音樂製作室、多功能排練室、會議室、藝術家工作室及展示廳。為進一步推廣澳門本地文化,讓大眾直接參與本地藝術活動,青年創意空間協會將於來年舉辦多項以推廣澳門頭街文化藝術為主的活動,包括街頭藝術表演、街頭繪畫工作坊及分享會等,其中以「澳門街頭文化藝術節」為重點項目。

出席會面的還有青年創意空間協會監事李一、財務總監吳亦玲、會員黎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