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14 國聯手 追討奴隸貿易賠償

2014-02-14

加勒比海十四個國家聯手向前殖民宗主國英國、法國及荷蘭展開法律行動,要求他們為十八至十九世紀進行奴隸貿易道歉,並為奴隸制度延續至今的惡果作出賠償。興訟國已聘用英國一個律師行為代表,將先爭取透過協商方法尋求和平解決爭議,若和解失敗,他們將入稟海牙國際法院,最快明年展開審訊,具體索償金額未定。

今次興訟的為加勒比海經濟合作組織「加勒比共同體」(Caricom)14個成員國,當中包括牙買加、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巴巴多斯、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格林納達、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等12個英國前殖民地,以及法國前殖民地海地及荷蘭前殖民地蘇里南。組織擬追究英、法、荷在十八至十九世紀在加勒比各國進行奴隸貿易的惡行,指摘奴隸貿易令加勒比海各國出現災難性貧窮,禍害持續至今。

安提瓜和巴布達總理斯潘塞(Baldwin Spencer)指出,加勒比各國長期受發展資源不足所困,這與相關國家受殖民及奴隸制度影響,無法積累人民勞動所得的財富有關,強調英、法、荷必須就奴隸制度及種族主義帶來的傷害作出直接補償。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總理貢薩爾維斯(Ralph Gonsalves)上月在聯合國大會上稱,奴隸制度是不人道罪行,對加勒比各國帶來可怕遺害,為加勒比社會的發展利益著想,涉及奴隸貿易的歐洲國家必須付出代價,與受害國合作彌補創傷,一如戰後德國為屠殺猶太人作出補償。

興訟各國僱用英國律師事務所Leigh Day出任代表,該事務所曾代表百計肯亞人,成功向英國政府追究一九五零至六零年代英國殖民地官員打壓當地「茅茅反殖運動」、令大批平民受虐事件。事務所負責人透露,加勒比各國將嘗試與英、法、荷三國協商,希望透過輿論及外交壓力,要求三國仿效英國政府今年六月向肯尼亞反殖抗爭倖存者公開致歉賠償的做法,和平解決爭議,若談判破裂就會入稟國際法庭。

目前加勒比各國未有透露具體索償金額,但部分國家已開始評估奴隸貿易帶來的損失,包括教育及經濟機會缺乏、糧食不足、健康問題等。

作為十九世紀最大的奴隸主,英國曾透過奴隸貿易獲得龐大收益。英國外相夏偉林於二零零八年曾承認奴隸制度「徹頭徹尾是殘暴、貪婪、不人道的行為」,惟他反對為奴隸貿易作出賠償,強調這並非處理歷史問題的正確方法。

有論者質疑部分加勒比國家已透過英國等提供的發展援助而獲得補償,部分加勒比國家根本並不貧困。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 巴哈馬的國民生產總值與西班牙及意大利相若,而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巴巴多斯得分比南美鄰國都要高,只有海地算得上是貧窮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