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調查持續進修 獲資助課程師資質素反較遜

2014-03-21

【本報訊】社會有意見認為,政府推出持續進修發展計劃,令部份機構猛開課程搶市場,造成課程質素參差。青年團體調查也發現,受計劃基金資助課程師資評價反較沒有的差,相信與開辦課程屬臨時性、須另聘導師等有關,建議當局加強審查課程質素,但不贊成規管開班數量。

青聯昨發布「澳門青年持續進修狀況調查」,結果有五成五受訪青年有或曾持續進修,一成一有相關計劃,而餘下的三成三則不打算進修。當中女性、年齡十九至廿四、學歷有高中及高中以上、職業學生、收入在六千元以下的受訪者參與比例明顯較高。

兩成三為花掉資助而進修

進修的原因,最多、有五成一受訪者選擇「增強知識素養」,其次為三成六的「豐富業餘受好」和三成四「提升工作技能」,另值得注意的是,有超過兩成三人承認進修是為「花掉進修基金」,在七選項中排名第四。不進修的,逾七成理由是沒時間。

對進修基金資助總額,三成八受訪者建議在五千至七千五百元範圍,三成一選七千五至一萬元,兩成二支持一萬元以上。

內容一樣惟師資或有差

至於納入持續進修發展計劃之基金資助進修課程與沒有者比較,受訪者普遍認為在課程內容上兩者無明顯差異。但在課程師資評價上,受資助的評分而略低於未受資助的,前者評價差異性極大,有人給一分,也有給十分,總平均有七點二分,而後者總平均分則有八點一分。

調查還詢問對辦課機構審查之建議,有五成六人選擇審查課程品質,課程費用有兩成八,而審機構資格有一成五。

針對進修基金資助課程師資評分反較低的問題,青聯副會長余惠鶯解釋,實際許多機構在申辦這類課程時,課程本身已非常規性開辦,而屬額外增加、臨時性的,故師資不是增加原來導師的工作量,就需外聘,故產生這樣結果。

不同意限制機構開班數

被問到政府應否對機構開班設限免問題持續,余直言不同意,因許多市民喜歡報讀相關課程,教青局或可相關機構協調,讓它們自律即可,「作一個協調我覺得係(可以),就唔需要規管」。

青聯與研究團隊認同並建議政府回應民意,加強審查進修基金資助課程之品質。又提議應擴大基金資助課程之審批範圍,逐步納入網上課程,以更加方便、靈活的授課方式,滿足多樣化需求。

她們還指,增強知識素養、豐富業餘受好和提升工作技能是當局推持續進修三個主要目的,故是次證明這些已獲青年們認同,持續進修計劃具吸引力、有作用,相關政策效果顯著。

調查是青聯在澳門基金會贊助下,委託北京大學社會科學調查中心設計有關問卷及撰寫報告,由會方自行於去年底今年初在本澳街頭截訪,對象為十五至四十五歲本澳青年,收回一千一百五十二份有效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