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協討論會探討共享經濟

2016-01-15

【特訊】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日前舉辦以『當澳門遇上共享經濟』為主題的『青年有計傾』討論會,由經濟政策關注組成員邱志樺擔任主持,並邀得新青協副會長高岸聲,以及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劉丁己擔任嘉賓。活動吸引了超過十多名青年參加,分享關於對共享經濟以及近期城中熱話Uber的想法。

近年來,共享經濟模式席捲全球,產生不少各行各業的商機,如交通運輸類軟件Uber和短租房源軟件Airbnb等。邱志樺表示,共享經濟模式的初衷是為透過個體閒置資源的交換,以達致資源使用效率提高,並提高交換者的彼此福利。共享模式的出現亦直接衝擊了西方傳統經濟的消費主義,喚醒人們對保護和珍惜資源的覺醒。

積極發言 各抒己見

最近Uber進軍澳門觸動了公眾、政府以及的士業界的神經,高岸聲認為當中牽涉規管體系、准入條件和乘客保險等問題,社會上暫未有全面共識支持Uber於本澳營運。劉丁己分享了美國共享經濟模式的現況,並指出各類商機從根本上解決大眾生活上的需求,如拼車和住房等,而此類需求一般是傳統經濟無法有效提供的。他認為法律規例難免會滯後於科技發展,然而各地政府可多以開放的姿態對待共享模式的經營。

討論會上參加者均積極發言,各抒己見。不少參加者認為,共享經濟模式多著重用戶體驗評價,激勵賣方繼續維持高品質服務,形成正面的反饋機制。然而,亦有參加者認為,澳門地少人多而且資源缺乏,外國暢行的共享模式並不一定適合本澳,可能會造成資源爭奪的局面。此外,一眾參加者亦就共享模式所帶來的商機熱議一番,提出數碼器材租賃和知識分享平台等商業點子,想法和思維相當有創意。

邱志樺總結時指出,共享模式的發展基礎為人與人之間信任,抱著地球村的概念,透過交換以減少消費;然而,共享模式下的產物亦不應具有強烈動機性,否則便會衍生出組織性的產業特徵,失去閒置資源交換的意義。共享模式這個商業革命的興起,已逐漸顛覆傳統經濟體系,站在監管視角下,政府應評估共享模式收入和社會支出孰輕孰重,並適度有為地進行規管,逐步推動社會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