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盡歸地產商

2011-03-24

△議員區錦新表示,高地價政策為香港政府帶來大量的收益,中國內地亦依靠高地價為政府庫房帶來大量的收益,不少地區,地價所得是政府其中一個主要收入來源,有效用於支援地區的建設,也令民眾分沾經濟發展成果。所以,可以說,在高地價政策下雖然推高了樓價,產生了種種負面影響。但高樓價最終得益仍透過高地價而變成是稅收和公帑,有可能透過資源二次分配來讓社會公眾有所得益。 但是,澳門沒有高地價政策,而且大多數的土地批出其價都是賤得無可再賤的低價,批這些土地政府庫房沒有多少得益。但與此同時,興建出來卻是高不可攀的所謂「豪宅」和「貴舖」。中間的利益便全送到房地產商的口袋裡。高樓價並沒有為庫房帶來得益,而居民卻因樓價高昂而逼於捱貴租捱貴樓當終生「房奴」,中小企業主面對舖租高昂壓力而增加了商品的成本令消費者用貴貨,中小企業主辛苦經營所得亦大部份貢獻給業主,為房地產商打工。全社會的利益都像盡成房地產商的利潤。社會豈能不貧富懸殊差距拉大?民眾豈能不怨聲載道? 區錦新認為,政府要重振威信,要贏得居民的認同,首先必須努力解決澳門居民的住房難問題,投入資源興建更多的公屋來回應社會的需要;其次必須停止以任何藉口的賤價批地,必須讓土地的批給使用體現市場價值;其三,對所有已超越利用期的閒置土地,立即以鐵腕回收,重新規劃,以騰出更多的土地興建公屋和各種社會設施。  

何潤生:公屋穩定供應利調控樓價 △何潤生議員表示,新修訂的「經濟房屋的建造及出售制度」規定,日後在不可轉讓期屆滿後轉讓經屋單位須補價,而計算方式是以補價時財政局稅務評定的有關單位的價格,以及當初購入經屋單位時受惠政府的補貼比率為基礎。這一看似公平的做法,名義上使公共資源合理配置的規定,實際上已將本來面向有實際需要且能符合居民購買力的經屋與私人樓市的價值掛鉤。這樣的做法不免令人質疑,特區政府的房屋政策是否千方百計地傾斜於私人樓市,變相令居民對本可紓緩住屋壓力的經濟房屋望而卻步。 他質疑,假若特區政府真的就是要將經濟房屋的價格與私人樓價掛鉤,使本澳樓市價格更為合理、健康,為何卻對早已脫離居民承受能力的私人樓價不聞不問,完全無意採取更積極、果斷的措施遏抑不合理的私人樓價?反而一直採取拖字訣,只是推出成效不大的「虛招」? 何潤生指出,長遠而穩定的公共房屋供應量,將會是調控本澳樓價,使樓市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特區政府必需儘快公佈「公共房屋發展策略」,給市場和居民清晰本澳公屋發展中、長期規劃,一方面可避免在缺乏公屋供應量訊息之下,繼續被有心人士肆意炒賣而令本澳樓價不斷飆升;同時亦可緩和居民擔心特區政府在完成萬九公屋計劃後,便會將有實際住屋需求的居民,全部推向已與本澳居民購買力嚴重脫節的私人市場,繼而令他們被迫成為「房奴」之疑慮。此外,亦要儘早落實未來在新填海城區興建公共房屋的具體數量,既為應付長遠公屋需求而作好準備,亦可減少居民在安排住屋問題上受不明朗因素所影響的困擾。  

李從正促有效遏炒風 △李從正議員表示,據業內人士反映,農曆新年過後,本澳房地產市場交投氣氛濃厚,業主普遍對未來樓市充滿信心,封盤不賣、坐地起價的情況屢見不絕,樓價在過去短短兩個月內升幅達到一成至一成五,且有繼續上揚的趨勢。 他敦促特區政府盡快出台政策措施阻擊熱錢、打擊炒風、壓抑急速增長的投資性需求。他指出,本澳地區細小、經濟體量不大,無法承受巨額游資的侵襲,特區政府必須盡快出台政策措施應對,保障金融體系的安全、確保經濟運行的良好運作;必須加大對本地居民房屋的供給,或通過公共房屋或通過限定銷售對象的私人樓宇,滿足居民住房和置業的需求,縮窄或消除熱錢套取房屋價差距的利潤空間,降低熱錢流入房地產市場的意欲。降低房屋信貸按揭風險,實行差別化信貸按揭,降低第二套或以上房屋信貸按揭比例,外地人和本地人信貸差別,從而弱化杠桿作用,降低風險。限制交易主體,尤其是以短期投資獲利為目的的基金、外地投機者,必須拒諸門外,限制購房,降低的資本流動性。

陳明金寄語官員察實情出實招 △陳明金議員表示,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今年的常委會工作報告中強調,民生問題不僅是重要的經濟問題、社會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他要求人民政協圍繞社會民生議題,包括:就業、住房、物價、社保、收入分配、社會管理、醫療衛生等重大問題,察實情、講實話、出實招,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他認為,特區政府各級官員在依法施政的過程中,面對社情民意,更應該察實情、講實話、出實招。如果以相反的態度辦事,正所謂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沒有真本領,只能出花招,甚至出錯招,行政效果往往就可能相反。 他舉例說,去年社保基金向合資格居民個人帳戶注入一萬元的事,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卻導致約一萬名O九年沒有出入境記錄的居民,因一時未被列入臨時帳戶名單而不滿。由一件大好事變成社會問題,其實,當時有關的決策,只要簡單分析一下,就可以預見其中存在的問題,只是涉及問題的多個部門官員,未能及早察實情、講實話、出實招。 他說,事件過去近一年,之所以舊事重提,是因為其他政府部門之間,可能存在同樣的問題,有些不同的政府部門、官員之間,可能老死不相往來,公共行政,往往只是文書來回一些涉及重大社會民生的事務,必須跨部協調決策,但是,可能一次聯席會議都不開,紙上談兵,各有各搞。如果不吸取經驗、教訓,去年的社保基金事件,下一次,可能會發生在其他政府部門。  

吳國昌倡主要官員也應交代施政 △議員吳國昌表示,行政長官崔世安今年作出安排,將在四月二十日前來立法會接受議員提問,正好在五月一日這個大日子之前,及時宣示施政理念。他認為,行政長官在民生層面和政制發展等方面,應及早向公眾交代。 為了加強政府領導層與立法會的溝通,並藉此及時公開交代施政進展,吳國昌建議,除了行政長官應當至少一年三次來立法會答問之外,特區政府還應進一步安排掌管各大施政範疇的主要官員,在每年年中前來立法會交代施政進度,與議員檢討辯論當下的施政問題。  

高天賜提多項批評 △議員高天賜批評澳門特區成立以來,從來沒有一項整體的房屋政策,而土地批給、歸還、改變用途的程序幾乎完全缺乏透明度,很多土地都是以低廉的價格直接批出。運輸工務司司長建議的十項措施本應是針對打擊房產炒賣,但似乎對推高大部分樓宇價格的作用較為顯著。 他說,近年,諮詢委員會的數目如雨後春筍般增加,某些有影響力的商人派他們信任的人到這些委員會並透過委員會與官員作出「政治交易及勾結」。這些諮詢委員會都是司長轄下一些行政辦公室決定的「副手」,並透過他們作出一些任意、不合理或理據十分牽強的決定。 他說,有時候,司長們只會等待諮詢委員會的反應;行政決策者密切留意由它們提交的方案,很多時候將方案帶回辦公室作修改或乾膽變為其他方案。他指這種處事的模式,即只懂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和不斷靠「試探社會反應」的做法,完全是一種沒有遠見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