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公約

2012-05-07

長期關注教育相關議題、並參與研究制訂「澳門教師公約」的澳門理工學院副教授陳志峰表示,所謂教師公約是指教師專業中的一套共同信守的倫理信條,沒有法律約束性,是作為一項提高專業操守的約章。他指出,在學術上,包括西方有很多理論都談到,一個行業能否被定性為專業,當中會考慮到幾個不同範疇,其中制訂行業專業信條就是評定行業是否專業的其中一項標準。 陳志峰說,制訂「教師公約」對象主要是以中小幼教師為主,在學術上,中小幼教師都被認為只屬半專業或趨向專業,未能達到專業的水平。不過他認為,澳門的中小幼教師其實有幾方面是達到專業標準的,第一他們「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能」;第二是「經過長期的專門訓練」;第三是「不斷進修」,這方面「私框」已有規定;第四是「要強調服務觀念,不計較經濟報酬」,這點初步可達到,但他覺得還有改進空間。  

訂公約加快專業進程 陳志峰表示,為何認為基礎教育的教師未能算是完全專業呢?除欠缺一套專業倫理信條,主要還體現在他們的教學工作相對沒有獨立自主權,不同於大學教師在教學上有較大的自主權,中小幼的課程限制以致整個社會給他們的規限都較多,入到課室有很多規矩要依循。社會上已有很多聲音要求教師要走向專業化的進程,而訂立教師公約就可以加快專業化進程。所以他們希望透過「私框」通過後的機會訂立一套信條,因此中華教育會、天主教學校聯會及公職育協會三會就向全澳教師提倡是否要訂立教師公約。  

公約內容不太重要 陳志峰表示,要制訂教師公約,其實內容並不是很重要,他們參考過鄰近地方的經驗,及看過西方一些成功例子,如英國、美國及台灣三個世界上較典型的教師公約中,其內容都非常簡短,只有十幾條條文,而且都是一些比較鼓勵性和屬於道德倫理上的信條,都是爭議不大、比較容易得到共識的內容。他指出,要制訂一套行之有效的公約,最關鍵之處是制訂的過程,教師的積極自發參與是重要的。  

關鍵在於制訂過程 陳志峰稱,他們於四月二十日舉辦的首場講座,雨天仍有四百多名教師出席參加,佔全澳教師的八分一,大出主辦單位所料,他相信,當中一定有學校的動員,因為這是澳門的傳統社團模式,不過他表示,今次他們盡量不鼓勵用這種模式,因為這樣做未必是教師自發真心參與,意義不大。  

不鼓勵傳統模式動員 故今次他們找來一班年輕教師幫手,因年輕教師比例不少,影響力很大,他們善用新媒體,透過Facebook、微博、Whatsapp等,向同行發出呼籲和宣傳,結果取得理想的效果,主辦單位原先估計約有二百五十人參加,並認為這已是個滿意的人數,結果參加人數出乎意料,原定的場地不敷應用,要更換一個面積較大的場地,最終統計有四百多名教師參加,反應之熱烈令人鼓舞。當日還有效收回一百一十三份意見,其中有百分之九十五點三是讚成制訂「澳門教師公約」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看到澳門教師真正對這個問題的熱情。  

由上而下效果差 陳志峰又指出,鄰近香港和台灣的教師公約或教師守則是「由上而下」制訂的,所以看到兩地的執行情況並不太成功,因為「由上而下」制訂的守則就好像一個外在的規矩,在教育法法規的規範以外同時又有另外一套守則,非出自教師的自發自律,其價值和作用自會降低。所以三個教育社團發起諮詢全澳包括公立和私立學校教師到底應否制訂教師公約?只有「由下而上」,真真正正由全體教師自發性參與,有充分的民意基礎,訂出的公約才有意義和成效,否則只是形式主義。所以三會希望提供一個平台希望教師們好好了解,好好思考,並提出意見。 陳志峰稱,他們接下來會有第二步的工作是印製一批小册子,向教師簡介何謂教師公約,為何要訂立教師公約,及引用幾個地區的教師公約內容給教師參考,小册子內還設有意見表,將外地的教師公約內容進行分析整理成一份表格,讓教師剔選認為適合澳門情況的內容,如能收集到教師這些意見,訂出的公約就較有民意基礎。  

八月起草公約條文 此外還有幾項重要工作要做,第一是會舉辦五場至十場講解會讓教師參加,但不作動員,他們會有訊息發到學校,亦會透過朋友之間口耳相傳,鼓勵教師參加,至少都能參加一場。而每位教師發表的意見他們都會做成文字稿上載網上,以作宣傳。第二是會拍攝一段有關教師公約的宣傳短片,片長約五分鐘,希望在網站和學校播放,以加強宣傳。另會建立一個網站,供發佈訊息,亦可讓教師在網上填寫問卷,方便收集意見和資料,希望可於七月暑假前能夠初步收到廣大教師的意見,然後可於八月放假時開始起草具體的教師公約條文。  

料年底初訂 如果程序順利,工作小組第三步工作是希望利用九月十日「教師節」這個好時機,在大型的教師集體活動上進行意見徵集,如順利,當日保守估計可以收集到超過三千份教師意見,這樣,意見基礎就會比較堅實。按時間推算,預計今年底有機會初訂出公約,但最終還看全體教師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