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金籲檢討殘障人士支援

2012-09-11

 

【特訊】立法會議員陳明金認為,當局應檢討對殘障人士支援是否足夠和具針對性,包括考慮在政府醫療機構為殘障人士設立專間的綠色通道。

他稱,本澳9家康復機構曾聯合向政府提出意見及建議,反映殘疾評級制度實施1年多以來出現的不少問題,包括分級定義的界定不清晰,評估工具的涵蓋與適用性不科學等。陳明金書面質詢當局,要求交代有關建議的跟進情況,以及說明支援殘障人士融入社會措施。

其書面質詢如下:

早前,本澳有團體向市民發放問卷,調查關於市民對《殘疾人權利公約》的認識,以及對殘疾人在生活各方面權利執行情況的認知。結果顯示,近九成受訪者從未聽過或不了解「公約」內容。有關人士反映,社會對殘障人士的認知不足,與政府長期的宣傳推廣及支援舉措不足有很大關係,這不利於殘障人士融入社會。

事實上,本人近來探訪了多間為殘障人士提供服務的康復機構,所接獲的訴求除了指當局建設的無障礙設施不足外,集中表達了對當局未有效支援殘障人士融入社會的不滿,如有聽障人士反映,他們融入社會的關鍵是溝通,最迫切的需求是軟件,即手語翻譯,但本澳相關的培訓卻少之又少;又如,在聽障兒童的教育問題上,由於未有專門的教育配套,現時一般純聽障學齡兒童均被當局納入融合生,令他們在申請入學、接受在校支援等面對重重困難,阻礙了聽障兒童的學習和成長,諸如此類的問題,令他們難以真正融入社會。

客觀地講,當局近年來確實加大了對殘障人士的支援,但相關的舉措是否足夠以及具有針對性,值得檢討。

為此,提出質詢如下:

1、加強《殘疾人權利公約》的推廣及宣傳,有利於社會更好地認知並接受殘障人士,令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當局2010年在回覆本人有關質詢時表示,康復事務委員會下設有《殘疾人權利公約》推廣專責小組,透過政府部門和民間團體的共同參與,開展有關的社會教育工作。該小組成立以來,展開了哪些推廣工作?有無評估其成效?在具體支援殘障人士融入社會方面,又有哪些具體舉措?如針對聽障人士反映手語翻譯人手不足、聽障兒童教育等問題,當局有何支援措施? 

2、行政長官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明確表示,將提升對弱勢社群援助系統的整體效能,尤其是對殘疾人士等的支援服務。有意見反映,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是援助殘障人士系統中的重要一環,雖然去年政府落實《殘疾分類分級的評估、登記及發證制度》,合資格的殘障人士可以享受免費醫療,但面對本澳長期存在的看病輪候期長、看病難等問題,殘障人士因其自身殘障因素所帶來的種種不便,更是難上加難。對此,當局是否可以考慮在政府醫療機構,為殘障人士設立專門的綠色通道,以解決他們的看病難題?

3、《殘疾分類分級的評估、登記及發證制度》法規於去年3月生效後,當局展開為殘障人士評估工作及向合資格人士發放津貼。有康復團體反映,自相關工作展開以來,出現了不少問題,包括六類殘障人士分類分級定義的界定未能清晰;評估工具的涵蓋與適用性不科學;執行過程中如工作人員的態度不羈、評估手法不當、評估時間過長等,令殘障人士感覺未被尊重;評估的上訴機制及殘障津貼追溯機制待完善;評估之後未有長遠規劃以便更合理分配資源開展六類殘障人士康復服務,等等。為此,本澳九間康復機構曾就相關問題聯合向當局提出十點意見及建議。對於相關訴求,當局如何看待?現又有何實質的跟進及改善舉措?」